大数据杀熟刷屏,大数据杀熟什么意思?
一、大数据杀熟刷屏,大数据杀熟什么意思?
所谓“大数据杀熟”,有人将其定义为互联网厂商利用自己所拥有的用户数据,对老用户实行价格歧视的行为。也就是说:同一件商品或者同一项服务,互联网厂商显示给老用户的价格要高于新用户。
二、滴滴数据杀熟技巧?
数据杀熟并非是个人行为,而是在程序的打车算法中加入一些客户注册时间、客户终端设备型号等多方面因素计算出来的结果。
三、大数据杀熟的利弊?
一、大数据杀熟是一种违规行为。《禁止价格欺诈行为的规定》第三条:价格欺诈行为是指经营者利用虚假的或者使人误解的标价形式或者价格手段,欺骗、诱导消费者或者其他经营者与其进行交易的行为。
二、大数据杀熟难以为消费者接受。通常差别定价分为三级:1、保留定价,对任何消费者按其所能接受的最高价格定价。2、视数量定价,购买数量超过一定水平则获较低价格,例如买二送一等。3、视市场定价,不同市场不同价,例如成人票和儿童票等。
三、大数据杀熟终将失去消费者信任。看人下菜,又不让消费者知道,剝夺了消费者的知情权。长久以往,消费者对企业的信任将逐步消失。
四、大数据杀熟现象分析?
大数据之所以“杀熟”不“杀生”,有两个先决条件在起作用:
一是商家有充分的技术能力了解每个消费者的购买意愿和能力,从而针对每个人单独定价;
二是消费者之间彼此是区隔的,购买前无从得知或很难得知标准定价。
在平台看来,老用户属于存量用户,对平台已经形成一定的品牌黏性和消费刚需,新用户才是他们需要拉拢的增量对象。
平台就利用老用户对品牌的信任和习惯,有针对性地在原有商品价格上加价,以至于出现越“熟”越“杀”的情况。
此外,大数据的特性决定了“杀熟”具有复杂性和隐蔽性,普通消费者取证难、维权难也助长了乱象泛滥。
五、数据杀熟什么意思?
数据杀熟是指某些商家或平台利用个人数据分析,对不同用户展示不同的价格或价格差异较大的商品。这种行为可能违背公平竞争原则,损害消费者利益。
例如,在旅游预订网站上,同一间酒店房间可能针对不同的用户显示不同的价格,价差可高达数倍之多,这就是数据杀熟。
六、大数据杀熟解决措施?
1.建立数据保护机制:对于收集的数据,应建立严格的数据保护机制,避免数据泄露和滥用。
2.增强数据透明度:应增强数据透明度,让消费者和其他相关方了解数据的收集、使用和保护方式
3.加强数据监管:应加强对数据使用的监管,确保数据使用合法、合规。
4.提升数据分析能力:应提升企业的数据分析能力,准确、客观地分析数据,避免偏见和错误决策。
第
七、大数据杀熟怎么解决?
针对大数据杀熟,我们可以反其道而行之。一个就是总不同的手机号码多注册几个用户,再有就是在几个类似的平台上轮流切换着用,自己控制使用频率,因为大数据算法可以知道你近期用了和它有竞争关系的平台了,然后你反过来再用他家的平台,他就会给你优惠了。
八、大数据杀熟的原因?
“杀熟”这个词我们并不陌生,李先生最近就遇到过这个问题,新房装修,轻工辅料和橱柜衣柜都是找的朋友办的,结果并不比正常买便宜,附加赠品也少了不少,还要搭上请客吃饭还人情的钱。有些人做生意专门挣熟人的“信任钱”,因为熟人总是抹不开面子砍价或者挑质量,与陌生人购物挑三拣四相比,熟人的钱反而更好挣。
在大数据为王的今天,“杀熟”这件事不光是只出现在熟人之间,一些网络B2C平台也会利用大数据区分用户分别对待,使用频繁的用户就多收钱,新进用户就少收钱,这种事情经常出现在旅游出行、网约车等平台上,媒体也频频曝光,但是却屡禁不止,近日,北京市消费者协会大数据“杀熟”调查显示:有56.92%的被调查者表示曾被大数据杀熟,88.32%的被调查者认为大数据“杀熟”现象普遍。虽然从道德方面讲“杀熟”是透支信用变现,但是李先生认为,从趋势来讲,“杀熟”将成为一种常态,就像温水煮青蛙一样,被人逐渐接受。我们从买卖双方分别印证这个观点。
1、公司成本
前文说过,大数据已经成为了平台运营核心,它的优势在于通过大量数据分析,为特定人群提供专属服务,增强用户的体验感。相比于技术的提升,我们的销售方式依然停留在过去,为了满足所有用户的需求,平台把产品打包销售,用户购买会员或购买套餐,享受到需要的产品同时,又有很多不需要的产品被浪费掉。比如手机套餐中提供免费的电话时长与短信数量,我们把电话时长用完,但短信却没发几条;又比如视频会员,我们为了看一部电视剧买了会员,却无法看完所有的会员视频。从资源产出成本来看,没用到的资源就相当于浪费掉了。
这种打包销售看似公平,但却增加了公司成本,减少了企业利润,没有充分利用大数据优势,实现产品智能分发,让优品的真正价值无法体现。所以,在未来平台肯定会利用好大数据优势,精确定位每一位用户,进行用户“杀熟”,寻找愿意为产品多付钱的用户,为他们提供专属且优质的服务,次品逐渐被淘汰掉,这样企业成本降低的同时,利润也能得到提升。
2、用户体验
为满足众口难调的用户,平台只能产出或购买大量产品,打包起来销售,优品与次品一个价,这也就造成产品质量参差不齐,久而久之优品制造者无法获得应有回报,产品的输出也就只求量不求质了。
对此解决的方法就是产品定制,比如我们家里使用的宽带,你每天用10GB是这个价,你每天用10MB也是这个价,这样其实也不公平,但是利用大数据“杀熟”,平台充分了解每个人的使用习惯,知道你在工作日使用宽带少,节假日使用宽带多,就可以在工作日开启宽带有偿分享功能,为你带来收益;在节假日为你提供专属服务包,增加带宽、极速客服、会员体验等等,虽然比别人多花了一点钱,但是产品与服务质量得到了提升。
大数据让平台更加了解你,为你提供专属产品的时候,肯定会与别人相比产生一些价格差,我们不愿意接受价格差的原因,更多是源于价格差并没有让我们体验到产品优劣,很多平台利用大数据,只是为了向依赖平台的用户多收钱而已,这是让我们唾弃的。买卖双方是通过产品连接的,只有让大数据服务产品,使用户觉得钱花的值,才会让用户愿意被“杀熟”,当然,这种“杀熟”还需要用户慢慢地接受,就像是音乐服务一样,以前听歌都是免费的,现在听歌更多人愿意付费,这需要时间让大家的价值观逐渐改变。
九、大数据杀熟和大数据的区别?
1.价格策略透明度不同。
如果消费者明知道商家对不同的人采取不同的价格,仍然愿意继续同商家交易,就更加符合自愿原则。而大数据杀熟的场景,大量消费者并不清楚是否存在价格歧视,或者自己如何被歧视的。
2.买卖双方信息对等性不同。
如果消费者知道商家针对不同的人采取何种价格,例如针对老人打折,还是针对小孩打折,还是凭本事砍价,交易合同的公平性就更为明显。另一方面,传统零售环节中,买卖双方对对方的了解程度都是差不多的,过程中通过“诈走”等方式,买卖双方互相探知对方的底线,获得的信息量也大致公平。而在大数据杀熟的交易中,几乎是销售平台对消费者信息的单方面掌握,消费者对平台信息则难有所知;此外,销售平台对个人信息的窥探程度过深,容易侵犯消费者个人隐私。
3.议价能力和可沟通性不同。
传统零售环节的讨价还价,买卖双方的议价能力相当,而且双方可以就价格即时进行沟通,因此,即使消费者砍价失败,也往往自叹功力不足。但在大数据时代,消费者更多是平台定价的接受者,双方难以进行你来我往的议价和沟通。
4.选择性不同。
在传统零售中,如果消费者在议价过程中败下阵来,还可以“用脚投票”——真的不买了,再去寻找可替代的商家。而大数据杀熟的行为人往往是大型互联网平台,具有一定的市场力量和粘性,消费者对平台依赖较多,则较难寻找新的卖家。
5.市场的竞争性不同。
传统零售环节的市场结构较为分散,零售终端竞争激烈。竞争会迫使经营者选择更受消费者欢迎的销售策略。如果消费者不喜欢个性化定价或者讨价还价,那么竞争会敦促经营者采取统一的定价。而互联网平台销售终端的市场结构相对集中,来自市场的竞争压力较小,同时,平台也容易相互效仿,都进行价格歧视。
十、什么是大数据杀熟行为?
大数据杀熟就是互联网平台可以通过用户的互联网使用习惯进行数据分析,从而限制老用户的流量,给新用户流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