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外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外卖存在的问题其实就在于,在高峰期间,很多商家出菜的速度比较慢,然后送餐的小哥又非常的忙,没法,很快的送到,这就是外面的痛点,解决方案其实在于更高效的配送方式,比如说机器人配送,或者说,在高峰期间增加配送的费用,有更多的小葛去参加,或者是我觉得解决最好的方式就是自己在家做饭,就不用去点外卖了
二、本科毕业论文写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目前本科毕业论文写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 一) 专业知识不扎实
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只是为了应付考试,而考试又偏重于记忆,仅限于对书本知识的一般理解,对学生掌握理论的深度与综合能力的考查较少,学生独立思考、调查研究、以及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较差,因而导致毕业论文的研究内容没有深度,选题没有新意,原创毕业论文的比重逐年下降。大多数学生都是从网上或杂志上搜索了同一主题的文章,照搬别人的观点和研究成果,复制粘贴、东拼西凑,甚至抄袭,整理后就变成自己的论文。
( 二) 选题不合理
1. 选题过大
选题过大是指学生选题空泛、大而不当,依靠个人所学的知识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在规定的时间内很难完成的题目。例如某校国际经济与贸易的学生选择了《国际投资对我国产业的影响及对策分析》的论题,由于涉及面太宽,抓不住要害,分析不透彻,难以驾驭,只能是泛泛而谈、蜻蜓点水、无法深入。指导老师根据学生的兴趣和能力将题目改为《跨国并购对我国产业的影响及对策探讨》,范围缩小后,论题明确、具体新颖、条理清晰,加之选题源于实践,又能发挥专业优势,学生在后来的写作中得心应手,驾轻就熟。
2. 选题扎堆
选题扎堆是指两个以上的学生同时选择了相同或相似的论题,如国贸专业有两个学生同时选择了研究中美贸易顺差的论题,研究的内容相同,属于选题雷同重复,这是毕业论文写作的大忌。同样一个内容的选题应更换论文的题目,改变研究的侧重点,比如中美贸易顺差问题的另一个侧重点可以选择研究中美贸易失衡的问题。
提高本科毕业论文写作质量的对策
( 一) 从思想上重视毕业论文的撰写
毕业论文是本科人才专业培养的一个重要的环节,是大学本科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无论是学生还是指导老师,都应该从思想上高度重视,提高认识,端正态度,都应当把毕业论文写作放到一个重要的位置上,充分认识到毕业论文写作是完成学科教学内容的重要步骤,是全面检验学生综合素质与实践能力的主要手段,是学生毕业资格认证的重要依据,是对学生查阅文献、科研、独立工作等多方面能力的考查,是对学生学习成果的综合性的一次检阅,也是学生最初开展科研工作的尝试。只要我们从思想上重视毕业论文的教学工作,严格要求,认真把关,诸如错别字、标点符号、格式、摘要、关键词以及参考文献著录等一些常见的问题是不难解决的。因此,从院、系、教研室到指导教师,要对毕业生开展各种形式的宣传活动,强化学生对毕业论文写作重要性的认识,使学生从思想上端正态度,高度重视。
( 二) 优化选题的科学性
1. 选择具有现实意义的题目
选题是完成一篇高质量毕业论文的关键,本科毕业论文的选题应着眼于社会效能和价值,必须将科学研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紧密结合,不仅要强调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更重要的是要具有现实意义,只有密切联系实际,关注现实经济生活中迫切需要解决的前沿问题,才能体现出毕业论文的社会价值和应用价值。
2. 选择适合自己的题目
毕业论文的选题应贯彻因材施教、因人而异的原则,要将所学专业与个人兴趣相结合,即根据每个学生自身不同的特点和研究方向,充分考虑自己所学的专业,在自己的专业范围内,根据自己的兴趣选题。
三、农业保险存在问题及对策?
存在的问题
(一)地方财政配套资金困难,拖期现象严重。按照现行规定,种植业财政补贴中央40%、省25%、县级15%;养殖业财政补贴中央50%、省10%、县20%。虽然地方财政补贴每年都能到位,但时间比较延后,拖期现象严重。如梨树县,财政补贴要求在6月份到位,但该县基本都在11~12月份到位,拖期将近半年之久,辖区其他县(市)也不同程度存在此类问题。原因是农业大县基本都是财政穷县,地方政府配套资金靠拆东墙补西墙完成。如梨树县2009年当年地方财政收入25700万元,农业保险财政配套资金600万元,占地方财政收入的2.3%,给县级财政形成了巨大压力。另外省级财政配套资金也极其困难。据调查,吉林省种植业保险财政补贴最大额度为二轮土地承保面积的70%,超过部分没有资金补贴,2011年已经出现退还农民自交保费的情况。
(二)农民参保积极性不高,保险面不稳定。由于农民集生产者、投资者和经营者等职能于一身,几乎是农业风险的唯一承担者,20%的保费目前对收入不高,余款不多的农民来说也是一个不轻的负担。另外有的农民对保险缺乏正确的了解和认识,在被保险公司合理拒赔或没有达到自己认为应赔的数量后就对保险产生了不信任感。有的农民抱有严重的侥幸心里,认为不一定受灾,买保险是加重自身的经济负担,使保险面上下波动较大。如:四平辖区2007~2010年农作物保险分别为290.44万亩、582.99万亩、465.2万亩和686.1万亩,四年的波动幅度分别是增加292.55万亩,下降117.79万亩,增加220.9万亩。
(三)查勘定损到户难度大,农户定损容易出现偏差。农业保险面对千家万户,土地零散经营,加上专业人员少和工作强度大,保险公司对于绝收的做到了查勘定损到户,对于大面积的灾害损失采取的是抽查查勘到村,不能普及到户,导致一部分农户定损出现偏差。
(四)农业保险保障标准低,涵盖不了生产成本。从调查了解到,2007年制定的保险条款规定的保险金额已经涵盖不了农民的生产成本。以种植业的玉米为例,按照规定,予以保险的生产物化成本包括种子、化肥、农药、灌溉、机耕和地膜等生产成本,保险金额为3000元/公顷。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种植成本提高。据农民测算,每公顷玉米的生产成本为:底肥16袋,每袋150元,上肥2袋,每袋200元,计2800元;种子6000粒的10袋,每袋80元,计 800元;农药160元;机耕800元。总计4560元,与保险标的3000元相差1560元。
(五)巨灾风险保障机制刚刚建立,无法承担巨大风险责任。吉林省对巨灾实行有条件的“封顶赔付”,即以全省为单位统算,出现赔款超过保费总额度的巨灾时,实行100%“封顶赔付”。如果局部出现巨灾,全省统算没有超赔,受灾区域属于哪个农业保险经办机构,就由哪个农业保险经办机构承担责任,包括超赔责任。当全省统算没有出现超赔时,按实际损失赔付。但这种机制虽然避免了超赔现象,但同时也破坏了政府和保险公司的信用,使农民对农业保险失去信心。
(六)农业保险缺乏有效的法律保护,业务推广受限。目前我国还没有农业保险的专门法律和行政法规,农业保险是在各级领导小组的规定下进行的,缺少法律依据。另外农业保险一旦放开市场,多家保险公司无须竞争,会造成一些负面问题。
对策
(一)加大财税政策支持力度。一是建立和完善政策性农业保险财政补贴管理办法,中央提高对农业大省的财政补贴比例,尽量取消基层县市的财政补贴分担部分,加强财政补贴资金管理,确保资金足额、及时到位。二是对政策性农业保险经营主体减免所得税,允许税前从经营盈余中扣除一定比例的资金作为保险准备金,以增强其经营实力。三是建立巨灾风险基金。本着风险共担的原则,建立三级风险共担机制。保险公司保费收入除了用于当年赔款及相关费用,节余部分按一定比例提取作为风险基金,省级建立超赔风险基金,国家建立巨灾风险基金。
(二)帮助农民减轻保险负担。一是政府部门帮助农民提高农业的专业化和规模化水平。二是在当前绝大多数农民还处于小规模经营的情况下,政府对农民提高保费补贴。要做到一方面补贴数额达到农民对农业保险有足够的购买力水平。另一方面补贴在使得农民买得起的前提下,还要让农民感觉到购买农业保险划得来,即在政府补贴后,农业生产的预期收益比其他非农收益足够高。三是通过整合国家支农资金,从粮食直补、农机补贴、良种补贴等国家对农民的各项补贴和民政救灾资金中整合一部分作为农民自筹保费,解决农民自筹保费收缴难的问题。
(三)加快农业保险立法。用法律的形式明确农业保险的地位、作用和性质,政府在农业保险开展过程中应发挥职能和作用,保证农业保险体系的顺利建立和业务的协调运作,并以此提高农民的保险意识,使农民的利益得到切实的保障。
(四)及时查勘,准确认定农业灾害损失。出现灾情,保险公司应及时查勘,安抚出险农户,做到出险及时,查勘认真,记录准确。另外鉴于农业保险涉及领域多、专业性强等特点,政府领导小组从农业、民政、气象等部门聘请专业人员组成相关险种定损协调小组,主要负责调解农户与保险公司有关定损方面的争议,并提出理赔建议,提高灾害定损的准确性与时效性。
四、企业贷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没有资产的抵押,受经营状况影响大,降低审批的难度
五、医保检查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存在问题。2、因为医保检查项目单一、单价高,医保报销额度有限,容易导致医院为了提高报销额度,对患者进行过度检查、过度治疗的情况。3、需要加强医保管理制度建设,严格控制医疗机构开展医保检查项目的数量和价格,鼓励医生以患者为中心,根据临床需要制定合理检查方案,避免无谓检查和浪费。同时,加强对医院和医生的监管,对于违规开展医保检查的行为进行惩罚,维护患者权益,推动医保制度的健康发展。
六、茶产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首先,茶叶消费需求趋于多元化
一,消费者对于茶叶品类选择多元化。消费者不再单纯地购买一种茶类,而倾向于多样化的尝试。
二,消费者对于茶叶购买动机多元化。随着茶叶发展的不断高级化、品牌化,消费者购买茶叶不仅仅是为了自己品饮,还有赠送于人作为礼物的功用。而平时作为接人待客的一种佳品,也能有效地提升自身的品位,营造一种高雅的氛围,这也成为消费者购买茶叶的动机之一。另外,对于那些拥有极高资本的藏茶家来说,藏茶自然是他们购进的首选。
三,而消费者对于茶食品、保健茶等茶叶相关消费需求也在多元化延伸。随着茶行业的不断发展,衍生出来的相关产品也在发展。而一些比较养生的、有利于健康的茶食品、保健茶也随之成为人们热衷消费的对象。随着这种趋势,也会反过来带动茶行业的不断发展壮大。
其次,茶叶消费者认知逐渐改变
现代生活水平正在不断地提高,对于茶叶的消费,消费者已经不仅仅满足于低层次的饮用需求了。
从“物质”到“精神”的消费变化逐渐明显,有一定消费能力的消费者在选购茶叶时越来越看重品质和品牌。相对应地,散装的、无品牌的茶叶市场份额正逐步缩小,消费者对茶叶从地域、品类的认识在逐渐过渡到对品牌的认识,更加注重包装档次、服务、店面风格、品牌管理等方面。这也促使茶行业不断进行新一轮的更新换代,经过一番番的大浪淘沙、优胜劣汰,从而筛选出更适合未来市场的经营者。
最关键的是,消费者结构升级
无论哪一个行业,都是要看其社会发展的大形势。大势兴则事业兴。中国茶产业的衰荣在于未来的消费者市场,茶业消费的升级换代也不可避免。未来中国茶产业不再是以“温饱型”消费为主的市场,而是转向“小康享受型”消费为主。而这,也意味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和巨大的消费潜力。茶消费发展至今,其地位不断升级,从小农型经济逐渐向高层消费发展,这种行业品位的不断提升,必将成就更为广大的市场。
茶行业的发展前景
1、生产更加专业细分
从茶类来说,各茶类的品种对环境都会有一定的要求,茶叶生长的区域特征决定了茶产区的细分,如安溪产铁观音、武夷山产岩茶、云南产普洱茶。
从加工产品来说,传统茶叶、茶饮料、速溶茶、袋泡茶等都会更专业。
2、产品更加注重质量
日前中国茶叶最难解决的问题就是农药残留、重金属等有害物超标的问题。部分品牌被抽检出不合格。
随着人们对茶叶的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一些消费者愿意出高价买好茶的前提下,茶叶会更加注重产品质量。国家质量监督部门管理检测一定会越来越严。
3、品牌更加强调信誉
中国茶叶品牌很多,但真正值得信赖的品牌还比较少。有些品牌靠广告推广来做大名气,没有死心踏地做品质,以质取胜。
这也是目前茶叶市场乱象之一。形成想找好茶的人找不到好茶,真正好茶又卖不出去的恶性循环。
4、营销更加趋于便捷
目前茶叶品牌可信度低,许多人都习惯品后再买。这就导致了,茶叶的销售务必走店铺营销的路子。随着电商的广泛使用,茶叶也挤入其中,但真正高档茶还是比较难销得动。因为没喝过,不敢花大价钱买高档茶。品牌与品质相匹配,是改变营销方式的根本。
七、智能交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目前新型的智能交通控制系统采用与时刻变化着的交通情况相适应的大规模集成的电子化设备,实行灵活多变的系统控制方法,能保证高效安全的交通次序。我国自2013年正式推动智慧城市建设,在多个城市引入了智能交通控制系统,在解决交通堵塞、交通污染等问题上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有利于促进我国的智能交通控制体系发展。
八、食堂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最大问题是:在保证食品卫生安全的前提下如何控制成本,达到盈亏平衡。
1. 既然是食堂,大概是机关事业单位内部员工就餐的多。根据过去数据测算人力,配备炒菜的大师,配菜师,择菜切菜的,服务员,洗碗的,收银的,釆购员,一个总领班的。控制好人力成本。
2. 第二个是釆购成本。选择好的采购渠道,控制好食材成本。
3. 安全卫生问题。这是重点管理区域,必须严防死守。
4. 责,权,利三方兼顾,才能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把食堂当家一样经营维护,这就需要动脑筋了。
九、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明确功能定位,科学规划布局
一是明确优先发展权。《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年)》已获国务院审批,农业产业的规划布局也紧接着出台,但仍需不断完善,尤其是要突出规划的刚性和严肃性,防止过去几十年存在的随意性和波动性。
农业农村工作看似简单,实则错综复杂,需要多部门协调配合、齐抓共管,多领域互利合作、互联互通,各相关部门要进一步充分认识乡村振兴战略的极端重要性,明确农业板块在全市整体板块中的地位作用,明确农业产业在全市经济社会均衡发展中的优先发展权,明晰市、区两级农业农村主管部门对农业农村土地、环保、金融等问题的主导性权责,对涉及农业农村发展的事务要主动作为、加强协作,跨前一步。
二是找准功能定位。以最高标准、最好水平作为农业产业发展参照系,在研究对标伦敦、纽约、巴黎、东京等世界城市农业定位的基础上,结合上海卓越全球城市定位和农业发展实际,进一步明确上海农业农村的功能发展定位,主要发展“高精尖”和“名特优”特大型城市需要的绿色农产品。
三是科学规划布局。以农业“三区”划定成果为重点,以推进城乡深度融合发展为目标,对照2035年上海全球卓越城市建设规划,科学合理地抓好农业农村规划布局,优化种养结构和空间布局,并且吸取历史教训,使规划具有严肃性、延续性和稳定性。
十、招聘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对策?
1、缺乏人力资源规划
企业由于未对人力资源进行有效的规划,或者未进行规划,导致招聘工作处于被动地位,不能及时有效地为企业招收到合适的人才。招聘工作是由企业领导或者用人部门个人主观地把控,而未根据企业战略规划进行相匹配的人力资源规划,导致招聘工作不及时、不规范,甚至滞后于企业战略规划。
2、招聘渠道过于单一或不适合本企业特点
企业在招聘时只选择一种招聘渠道,不能根据岗位的特点和要求选择恰当的招聘渠道,降低了企业对求职者的选择范围。比如,招聘公司职业经理人或者项目经理类的中高层岗位,只选择网络招聘,因网络招聘对于销售人员或者职能人员相对容易一些,对于中高端人才招聘难度相对较大,此时,可以内部提拔,激励内部员工晋升。
如果内部无合适的人才,还可以借助猎头公司广泛的人才搜索渠道,猎头按企业需求推荐人才,效率高,节约时间成本。
3、用人部门参与问题
用人部门不参与招聘或者过度参与都不利于招聘工作的高效进行。招聘全程由人力资源部进行,而用人部门对招聘活动的参与没有贯穿整个招聘活动,没有提出招聘岗位的岗位职责和任职资格,人力资源部对所招聘岗位所需人员的素质要求和专业要求缺乏了解。
这样,会大大降低招聘合格率,不合适的人员直接退还给人力资源部。有的企业人员招聘全程由用人部门进行,人力资源部只将应聘者邀约过来,用人部门进行面试,由于用人部门没有经过专业的面试培训,在面试过程中,容易出现经验主义或晕轮效应。
4、招聘周期过长,信息反馈率不及时
许多企业在初试和复试之间的衔接时间太长,或复试完毕后用人部门迟迟不做面试是否合格的反馈,甚至人力资源部没有及时跟进回访应聘者,导致合格的应聘者因等待时间太长而入职其他公司。
5、招聘效果评估不及时
许多企业在完成招聘的招募、甄选与录用工作以后,以为整个招聘工作已经结束了,其实不然,还需要及时进行招聘评估。如果没有及时对录用人员、招聘渠道、招聘流程和招聘的成本等方面进行评估,就难以发现招聘中的问题,就无法改进现有招聘工作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