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如何进行电商平台价格调查?
一、 电商平台价格调查的必要性
在电子商务飞速发展的今天,通过电商平台进行价格调查是价格认定顺应经济社会发展, 拓宽价格调查途径的有效方式。
1. 电商平台成为商品交换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2018年全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80987亿元,其中网上零售额(实物商品)零售额达90065亿元,比上年增长23.9%。
2. 部分商品仅在电商平台销售。目前很多品牌同时开展线上和线下的销售体系,为了保持价格体系的稳定、维护线上线下渠道的生态平衡,于是将一部分商品作为电商“特供”。这些商品仅仅用于电商渠道销售,且价格偏低。
3. 部分商品在电商平台上价格更为透明,更容易获取。对部分商品而言,线上平台由于汇聚了全国的卖家,更容易消费者比价,因此价格透明度高于实体,而部分虚拟商品在线上平台购买更加便捷,价格更容易获取。
二、 电商平台价格调查的适用情形
电商平台上我们可以看到形形色色的报价和成交价,但这些价格信息并不一定可信。均衡价值论认为均衡价格是需求价格与供给价格相一致时的价格。我们在做价格调查时,对正常商品而言,究竟能否采用电商平台上的价格,线下价格与线上价格究竟选择哪一个?其判定的重要标准就是哪一个市场的价格更贴近于均衡价格,均衡价格是供给与需求双方充分分歧交换后的价格。从这个标准出发,较为适宜在电商平台价格调查的情形有以下几个:
1. 线上与线下均成交活跃的商品。线上与线下均成交活跃的商品,如日常消费品,因其同质性强,需求供给均充足,价格贴近均衡价格。
2. 专供线上销售的商品。专供线上销售的商品,因线下没有供给,因此只适宜从线上获取价格信息。
3. 线上成交更具有经济性的部分商品与服务。线上与线下哪一方更具有经济性往往意味着其占据较大成交份额,价格更加贴近均衡价格。例如部分虚拟商品电商平台交易快捷、成交量大,采用线上价格较为适宜;而一些大件商品因物流费用高,退换货不方便,采用线下价格作为可比实例信息较为适宜。
三、 电商平台价格调查一般程序
价格调查所获悉的资料,最终作为价格认定的依据,在收集过程中就应对其真实性、合法性、关联性进行甄别、审查,将三性审查融入价格调查过程。电商平台价格调查的一般程序有以下四步骤。
(一)选择合适的电商平台
目前各类平台中规模比较大的有阿里巴巴、京东商城、淘宝、天猫、美团、政府网上采购等。各类平台的模式大致可区分为四种:B2B模式,企业对企业平台,一般采用会员制,有明确的进入门槛;B2C模式,企业与消费者平台,有一定的准入设置;C2C模式,消费者交互平台,无太多准入要求;B2G模式,企业与政府平台,价格易受政策及限定条件影响。
在进行价格调查时,要根据调查物品的属性,选择更适宜的平台。对于B2B模式的电商平台,一般是大宗交易价格,交易对象明确,可以较为放心采集。对于B2B、B2C兼具的电商平台,可以收集价格较为透明、议价幅度不大的商品价格资料,反之如果议价幅度较大,那么就需要结合其他方式进一步调查确定其实际情况后,谨慎收集。对于C2C模式的电商平台,需对同质商品成交的真实性、活跃性进行验证后再行采集。同样,对于B2G平台,需要在了解情况的前提下审慎采集。
此外要根据不同的标的,选择在相应的领域较为专业的平台,比如数码产品、家电类宜选择京东,衣服、鞋帽等宜选择天猫。越是专业性强的商品越需专业的电商平台来协助完成交易,在收集价格资料时,在专业平台获取的信息也能更全面、专业。
(二)进行适用性判断
进行电商平台价格调查首先要保证电商平台的价格信息的适用性。主要包含两个方面,一是对正常商品而言,成交量大的价格信息可信度高,对垄断性商品而言,必须对渠道的正规性进行验证。二是要排除特殊交易与无法辨明真伪的交易,如虚假刷单的商品价格信息、秒杀活动的价格信息。
(三)从信息完整性、关联性出发进行信息调查采集
价格资料的完整度决定了其与标的的可比性,决定其是否可以作为标的的参照物,要求在收集价格资料时要收集平台上的最终完整信息,不能仅收集搜索引擎上列示的中间信息。如果无法在电商平台获取完整的价格相关信息,则不适宜采用电商品台价格信息。在电商平台中,中间信息大多是不完整的,许多带有明显的广告性质。展开网页后,常发现其实质内容与搜索的中间信息相去甚远,大部分需在最终网页上进行相应选择操作后才能得到对应的商品信息。此时才能判断是否可作为参照物使用。
在明确产品与服务内涵基础上进行信息调查采集,在信息调查采集中重点注意以下事项。
一是产品或服务差异。通常产品或服务的差异,主要是区别收集的参照物与标的之间的材质差异、技术差异、功能差异、售后服务差异等,以剔除与标的差异较大的价格资料。针对电商平台收集的价格资料,需要另外对比相同(似)商品线上线下品质及服务差异。同品牌线上销售的商品可能与现场销售的商品由于委托加工商及用材的不同,存在品质上差异。在线上与线下均成交活跃的商品中,如价格差异较大,需要首先了解这种线上与线下品质差异存在与否;其次再了解同质商品线上线下是否存在服务差异,特别是售后差异。确定差异后,可进一步考虑差异能否量化调整,并排除差异不易量化调整的价格资料。
二是认定基准日与平台交易日差异。实践中常见的问题是平台信息显示的一般是当前交易价,而认定基准日是历史价格。如与认定基准日相距较远且标的物价格波动幅度与频率均较大,其余当前价格的关联性就不大,必须通过其他方式获得其历史价格。比如可通过安装其他软件的方式来帮助获取历史价格,如惠惠购物助手、喵喵折,安装后即可查到某商品在该电商平台历史交易的价格曲线。也与其他方式相结合,通过平台交流工具,询问历史价格信息,或通过平台找到电商电话后咨询来得到历史信息。
三是价格内涵差异。价格内涵差异集中体现在三个方面。
首先是地域差异。对电商平台上同质商品应选择发货地距价格地域较近的商家,并做地域差异调整,可将运费确定为区域差异调整值。
其次正确理解市场中等价格。所谓市场中等价格,是指相同商品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市场销售价格的平均价格或中间价格。对于独家销售的商品,如果是信誉度较高的商家,就可认定为市场中等价。市场上有多家商家销售的商品,应采集规模较大、口碑评价较高、交易量大的商家信息,并采取算术平均、加权平均或众数法、中位数法等方法确定市场中等价。
再次是电商平台促销活动对价格的影响。当促销活动对调查对象不具有针对性,如抽奖式有奖销售,购买商品是否能获取奖品不确定,此时调查的价格信息可不进行调整;当促销使调查对象名义价格上浮,高于其实际支付对价,此类促销方式有买赠、满减等形式,无论是电商平台的普惠活动还是个别商家的促销活动,都应调减为实际交易价格。
(四)注意价格调查的合法性
记录平台信息的方式合法。要按价格调查的法定形式要求来收集电商平台信息。电商平台的特点决定了市场时需要及时全面的固定网页信息:首先要完整记录网址,不能只记录平台首页的网址,应当记录到具体的商品详情网页。其次要进行屏幕截图保存,商品详情网页会过期失效,截图作为证据保存便于后期查询。最后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性保留与客服的交流信息,以增强证据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