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岁了没谈过恋爱,亲戚介绍了个对象并聊了一周,马上5.20了,是不是应该表示一下?
我听过一个故事,一对北漂小情侣,女生收入很低,男生收入不错,但是女生很自尊自爱,从来不会乱要钱
男生心疼女生过的苦,但是又不想伤害她的自尊,于是每到了周末,就约女孩出来逛街,吃饭买衣服买各种东西,男的都是抢着付钱。后来他俩结婚后,每到周末,女生让男的陪她逛街,男的都是懒洋洋的
女生感觉委屈,结婚前主动陪自己逛街的人怎么一下子就变了,男的说其实他当时只是想找个理由陪女生逛街,贴补她生活
其实如果你对这个女生有感觉,一定要表示出来啊,不然她感受不到会以为你不喜欢她,送礼物虽然俗气,但是却是最直接最不会出错的方式,对吗
我来说说我的意见,仅供参考
现在女孩子这么少的情况下,你能通过相亲这认识个女孩,多么难得的机会。当然得好好表现。
买礼物,是一个最简单,最直观,最有效的表达方式
你们联系了一周,时间真的很短。但一周的时间里,彼此也有了最基本的了解和印象。买礼物,是最简单,最直观,最有效的表达方式。
你又提到自己没有谈过恋爱,所以我觉得你对感情没有经验,对女孩的心思也不够了解。其实买礼物,不在东西贵重与否,主要是那份心意。又恰好赶上5月20,这个表白日,简直是天时地利人和。你送礼物,寓意明显,正好借礼物表达出你的爱慕之情。
送礼物,是懂礼节,表现自己的机会
无论成与不成,我们都要做到有礼有节,不失风度和涵养。相亲与恋爱不同的是:接触少,了解少。
女孩子对你根本没有更多的了解,她了解你的方式有几种
1.约会,出去吃饭
这个显然有点唐突,因为联系才一周,贸然约女孩子,难免会让她多想。谈恋爱切记:不要心急。慢慢来,太主动,太心急,反而容易吓跑对方。
2.通过亲朋好友,侧面打听
这个就比较关键了,因为你人再好,也有不完美的缺点。一百个人心里,有一百个不同的你,你根本不知道,亲朋好友会怎么评价你。如果她侧面打听到你的情况,可能还没有相处,就在心里否定你了。成也亲戚,败也亲戚。所以,这也是重中之重。
3.送礼物,博女孩子欢心,赢得对方好感
伸手不打笑脸人,无论在她心里如何评价你,只要你送礼物给她,她一定是开心的。
尤其女孩子,特别注重仪式感。那送礼物,无疑是一个加分项,增添对方对你的好感。
两个人无论发展到哪种程度,无论有没有结果,送礼物都是有必要的。礼轻情意重,即便两个人没有结果,也要给对方留个好印象。毕竟,品行修养才是你最好的名片。
有些农村有一种风俗,出殡必须摔瓦盆。如果没有儿子,这瓦盆是该侄子,还是女婿摔?为什么?
老人过世了,到底谁摔瓦盆是没有固定的。一般情况下,如果有亲生儿子,就由亲生儿子摔。如果儿子多,就由大儿子摔。如果没有儿子,可能就会有些争议。到底是有侄子摔,还是女儿或者女婿摔,才算合理呢?下面我就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作为一个回答。
我只有姐妹二人,我母亲去世时,我的堂兄也提出了要摔老盆的要求,当主事人同我的父亲商量时,父亲问主事人堂兄负责不负责父亲以后的养老丧葬问题,如果负责可以,如果不负责,就让女儿负责。我当时就在旁边,也向主事人问了一个问题,如果堂兄负责摔瓦盆,母亲看病的钱和这次出殡的钱他是否也负责。如果负责就让他摔,如果不负责,那么就是我摔。当然,结果是我摔了。因为那时村里还没有拆迁,父亲除了一座宅子,已是一贫如洗。如果换成现在,堂兄怕是怎么也会痛快答应的。
其实,如果不和继承有关联,那么谁摔都无所谓,恐怕侄子女儿和女婿也不会争,按照风俗就行了。但在农村,谁摔瓦盆,谁会继承死者的遗产,这就出现了争议。题主的这个问题,怕是也是这样。不过这样的事很好解决,按照远近亲疏关系,如果女儿想摔,当然是第一选择,如果女儿不愿,那么侄子才可以代劳。但是在选择衰老盆的时候,也选择了以后负责给养老的义务。
不过女儿如果放弃了摔老盆,也等于放弃了对父母的继承权,这在村里是约定俗成的。为了防止以后会闹什么矛盾,我觉得还是女儿摔瓦盆的好,除非女儿放弃对父亲的继承权。
出殡时摔瓦盆这事儿,到底是侄子还是女婿来做,这得看你还讲不讲旧礼,旧俗。
新中国建国以后,很多旧礼、旧习俗,都被当成“四旧”给破了。因此,人们办白事儿时,有些地区已不大讲究这些旧礼了。在这些不看重旧礼的地区,这瓦盆是侄子摔,还是女婿,甚至是女儿来摔,都已经没有人去深究了。
当然,中国这么大,也并不是所有的农村地区都那么“与时俱进”。当代中国,很多农村地区仍旧保留着传统的旧习俗。如果你讲究传统的旧习俗,那出殡摔盆的人选中,侄子的优先级就要高过女婿了。
如果,这事儿发生在传统社会,给无子嗣的死者摔盆,必须是族内的侄子,无论如何是绝对轮不到女婿、或者女儿的。
这是为什么呢?且听达文详细为您解说。
在中国传统社会中,红白喜事都是农村人的头等大事,所以,必须有所“讲究”,慢慢就成为了习俗。
在旧习俗中,摔瓦盆这道程序,在白事儿中是正式出殡前的第一项。
以北京地区为例:在抬棺起杠时,杠头会高喊一声:“本家大爷,请盆子!”
这个时候,跪在棺材前,打着招魂幡的长子(或者其他子幼辈,孙幼辈的长孙、其他孙子),会将一个瓦盆儿举过头顶摔碎。
摔瓦盆是一件很重要的事儿,不仅这个瓦盆儿有所讲究,摔瓦盆儿的人,摔瓦盆的方式也有讲究。
这个瓦盆儿,俗称“丧盆子”,但是,民间都叫它“吉祥盆”,因为人们习惯将反面的话正面去说。在俗礼中,这个盆儿的正名,其实叫“阴阳盆”
为啥要摔瓦盆儿呢?
这各地都有不同的说法,最流行的说法是:阴曹地府中,不仅有为熬汤的孟婆,还有个熬“迷魂汤”的“王妈妈”,每位死者到了她那,都要被强迫喝下一碗“迷魂汤”。喝下迷魂汤的人会神志不清,最后不得超生。
因此,为了让死者躲过“迷魂汤”,儿子在出殡时就必须要准备一个瓦盆儿,这个瓦盆儿的底部还得有个孔儿。这样,“迷魂汤”就会漏掉,为了彻底避免死者误饮,还得将盆摔碎。
用那只手摔盆也有讲究,丧父用左手摔,丧母则用右手摔,摔不碎则不能再摔二回,这是忌讳。
摔盆的人有啥讲究呢?其实,就是谁继承死者的家产,谁来摔盆,通常是长子、长孙优先,因为,在宗法社会中,长子这一支为大宗,继承大部分家产。然后,如果长子、长孙不能担当,才是其他的子孙。
如果死者没有儿孙,那么,死者的侄子就应该承担摔盆的责任,相应的,死者的家产也由侄儿继承。正因如此,很多无子嗣,多侄子的人死去后,侄子们会为了争抢打幡摔盆而大打出手。这不是因为侄儿们对死者多孝顺,而是为了争夺死者的遗产。
这时候,有人会问了,传统社会的旧习俗中,为啥女儿、女婿不能摔盆儿?
你一定知道,传统社会有一句话,“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
在传统社会中,李家的姑娘,嫁到了王家,就得改随夫姓,叫王李氏。你想想,姑娘都成为王家的人了,再来分李家的家产,李家的其他人能同意吗?
中国的帝制时代,乡土社会是由宗法秩序所主导的。
正所谓是,“皇权不下县”,官僚、司法制度只延伸到县这一级。县以下的民间社会,由宗法秩序控制,乡绅、士绅通过儒家伦理来维持秩序。
帝国的统治者把维护乡村内部秩序的权力,以及具体的组织纳捐纳税、服役当差的事务,都交给宗族领袖和士绅们负责,这样,皇权就不再有需要担心地方崛起什么中间力量了。
那么,为什么帝国的统治者对宗族就这么放心呢?
这就要从周朝以血缘的基础所建立的那一套,家国共同治理的政治模式说起——也就是周朝的分封制。
在这样一套“家国同构”的政治体制下,天子、诸侯、卿大夫,既是亲戚,也是君臣,整个国家就像一个宗法制社会的大家庭。
《礼记·大传》中记载,“庶子不祭,明其宗也。庶子不得为长子三年,不继祖也。别子为祖,继别为宗,继祢者为小宗。”规定了大宗、小宗的继承规则。又有说,“君有合族之道,族人不得以其戚戚君,位也。”国君也是大宗,有义务聚合族人宴饮,敦睦族谊,但族人却不可自恃与国君有血缘关系,而以家人之礼对待他,这是国君所处的地位所决定的。
所以你看,中国古代社会是“家国同构”的,国君,既是国家的最高统治者,也是全天下老百姓的大家长。所以,皇帝称老百姓为“子民”。
儒家推出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更是巩固了宗法社会的“家国同构”观念。宗法家族与官僚政治,用得是同样一套儒家意识形态:皇家有宗庙,民间宗族则有祠堂,有家谱。你尊你的祖先,就是尊国君。为啥忠孝不能两全?因为,你对父母好是孝,但国君是天下人的父,对国君好就是最大的孝。
在民间,家族领袖就是政治领袖,族长就相当于村长,调解纠纷,解决问题靠的不是帝国制定的法律,而是家族伦理,“齐家”与“治国”是一脉相承的。
如果你是你们家族的族长,则要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用提升自己的道德水准的方式,来感化身边的亲人。然后,你身边的亲人,就会再去感化他们身边的亲人。道德像水中的涟漪一样,慢慢地向四周扩散,直到抵达世界的边缘,这就完成了天下大治。这就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基本逻辑。
《礼记》中还有一句:
“立权度量,考文章,改正朔,易服色,殊徽号,异器械,别衣服,此其所得与民变革者也。其不可得变革者则有矣:亲亲也,尊尊也,长长也,男女有别,此其不可得与民变革者也。”
确立度量的标准,制礼作乐,改变历法,改变服色,改变徽号,改换器械,改变衣服,以上这些事情,都是可以随着朝代的更迭而让百姓也跟着改变的。但是,也有些不能随着朝代的更迭而随意改变的,那就是同族相亲,尊祖敬宗,幼而敬长,男女有别,这四条可不能因为朝代变了就让百姓也跟着变。
“同族相亲,尊祖敬宗,幼而敬长,男女有别”这四条,是最底层的宗族秩序。在宗族社会中,族长是族中权威,家长是家里的权威,宗族利益大于家庭利益。而“男女有别”,意味着,在宗法社会中,男性和女性的地位是不平等的。
“男女有别”是一种对女人的约束,也是在潜移默化中发生的。女人从出生时起,家里和社会环境就一以贯之的重男轻女,使这些女孩子从小就接受了自己低人一等的角色。
比如,结婚对于一个女人的意义在于,她将从原生家庭中脱离,去到一个新的家庭中。从此,她的人生任务,就是为婆家传宗接代,生儿育女。这就是所谓的“嫁出去的闺女,泼出去的水”。自然,在她死后,也将被安葬在另一个家族的祖坟中。
因此,在传统的宗法社会,一个家庭的所有财产,只有男性子嗣有继承权,没有女儿的份。凡是敢和弟弟争遗产的,都是不安分的女人,没搞清自己的位置,要受千夫所指,万人唾骂。即使这个家里没有男丁了,家产也轮不到女儿来继承,而是收归为族产。自然,族中的同门也会出力,为其举办丧礼。
到这里,你肯定明白了吧,为啥乡土社会的旧习俗中,一个无子的死者,在其出殡时,为其摔瓦盆儿的人应该是其侄子,不能是女婿?那是因为,侄子是死者的本族同门,而女儿随与死者有血亲,但已经是外族人了。不能让一个外族人来打幡、摔瓦盆,不仅涉及到保护本族的财产,更是保卫家族的尊严(欺我族中无人乎?)。
END
本文为“达文有话说”原创作品,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文所用图片,除特别说明外均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烦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