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做社交电商怎么样?如何切入更好?
感谢头条邀请回答!
现在做社交电商记得一点:直播卖货。
切入平台:今日头条、西瓜视频、抖音和微信里面的视频号。
这些都是新起平台,多个号做视频,内容环扣着你卖的东西。
不过电商也很幸苦,三思而后行!
祝你早日成功!
社交电商现在还能做吗?小白做的话应该怎么入手,和人脉的关系大吗?
和人脉有关系,更重要还是售卖品本身的品质。
首先你要搞清楚,你是做平台还是做营销。
平台的话像拼多多和淘小铺都是属于社交电商的范畴,和人脉关系有一定联系。
其次,如果你是做营销的话,做社群就是基础,人脉只不过是起点。
最后,社交电商产品重要,流量为王,小白建议傍大款抱大腿。
抖音和快手电商会成为继阿里巴巴、京东、拼多多后两大电商平台吗?
理论上可能性很大,至少有以下2个方面能证实:
用户对内容的消费先于对商品的消费,简单说就是抖音和快手的核心业务位于淘宝、京东等电商业务的上游。用户会先接触内容,对商品产生兴趣,之后才会进行后续的购买决策。如果抖音快手自己的电商体验和系统能力支撑做的足够好后,用户便会直接在app内完成商品的交易和售后,没有必要跳转到其他电商平台。这相当于抖音快手在传统电商平台的上游修了个水坝蓄水,可以自己选择留下哪些流量,向下游发放哪些流量。这对传统电商来说是致命打击,毕竟天下所有的生意都是围绕流量展开的用户对内容(短视频、图文、直播等等)的需求频次高于商品购买的频次,你可以一周都不在淘宝下单购物,但可能每天都会刷抖音看直播。自古以来都是高频打低频,这属于降维打击,单一的低频业务通常没有胜算。因此为高频用户提供新的电商业务也是完全说得通的,但从单一的电商业务去扩展高频业务,就会显得不自然且难度很大(阿里在社交领域的屡战屡败便是如此,可还是要做…)当然这都是理论上的,因为谁都能看得出来,也就必然存在博弈。京东会选择在快手还没有把电商作为战略重点时抛出合作的橄榄枝,干脆形成利益共同体。淘宝利用自身优势大力推广淘宝直播,并且牢牢抓住头部主播以控制流量。可能更需要担心的是抖音和字节跳动未来的行动,毕竟这是家没有什么边界的公司。
短期内可能性不大。但中长期来看,也不是没可能。
现在做社交电商还来得及吗,怎么做?
现在做社交电商还来得及吗?本人就从事着社交电商工作,或者说社交电商无处不在。
前段时间跟做电商和做带货的朋友聊天交流,他们提到很早就开始布局社交平台。也就是把电商平台和视频平台的粉丝和顾客沉淀到社交平台。
原因是社交平台具有的社交属性更好地留存了客户,减轻了投入成本,还同时提高了复购率。
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依赖社交互联网进行工作、社交、购物、学习是必然且上升的趋势。所以现在做社交电商还来不来得及这个命题,现在来说答案是:当然来得及!
当然,如果要做社交电商,我们首先要找准自己的定位。比如你想再创一个新浪微博、微信,这太难了。前人栽树,够人乘凉才是上上策。既然已经有了平台,那么更适合我们的时代机遇便是做好内容和需求。
要做社交电商,简单的有两种模式:
1、出售虚拟服务。头条的专栏属于知识付费,它不需要你囤积货物,只需要你花时间输出知识。只要你有足够的人气、有过硬的技能和知识储备就可以出售。唯一的成本就是你的时间和脑力。
2、出售商品。无论哪个平台,都有人在卖货,我们称之“微商”。微商则是通过社交网络+销售管理+货物组成的一个商业小个体,但这个社交电商小个体也不容易,需要学会客户拉新,需要一定的视觉输出,需要客户运营和管理技巧,需要一定的渠道能力,还需要活动策划能力。
总之,不管是零售虚拟服务还是售卖商品,有挑战性、但也绝不简单。建议向相关的专业从业人员请教学习,了解行业的普遍状况,再结合自身优势选对路径,再决定是否要切入。
传统电商流量红利已尽,获客成本不断上升,寻找新的流量源成为电商企业面临的首要难题。此时,移动社交的流量价值得到广泛关注,将电商和社交融合的商业模式为电商企业降低引流成本提供了良好的方案。本文将从“社交电商”的发展背景与现状出发,为您全面介绍“社交电商”目前四种主流商业模式,并与传统电商对比,总结“社交电商”的特征与优势。一、“社交电商”发展背景及现状1. 传统电商红利将尽,移动社交流量价值凸显(1) 红利将尽,传统电商增速放缓,获客成本上升QuestMobile提供的数据显示,移动互联网月活用户规模达到11.38亿,增长进一步放缓,整个2019年1季度,MAU增长只有762万,相比去年同期的增长幅度下降了300余万,3月份同比增速更是首次跌破了4%,移动互联网的流量红利将尽。QuestMobile发布的中国移动互联网月活跃用户规模趋势数据具体到电商行业,以天猫、京东、唯品会等为代表的传统主流电商平台用户增速已持续放缓至20%甚至更低的水平。无论对于电商平台还是商家而言,都面临着竞争日益激烈、获客成本不断上升的困境,寻找新的低价流量成为电商企业面临的首要难题。(2) 微信商业化,社交流量价值凸显移动社交一直都是移动互联网最大的流量入口,2018年底,微信月活已高达10.98亿,以微信为代表的移动社交平台占据用户大量的时间,并沉淀了用户的熟人关系,依靠网络效应牢牢的抓住了用户,用户使用频次高、粘性强,流量价值极其丰富。并且随着小程序兴起,商业功能不断完善,为电商的进入创造了条件。微信生态以通信服务为基础,拥有朋友圈、公众号、小程序等流量触点,同时借助微信支付,打造服务闭环,为电商降低引流成本提供了良好的解决方案。2. 社交电商成为风口,行业规模迅速扩大社交电商高效的获客,强大的裂变能力吸引了资本的关注,拼多多、蘑菇街等社交电商的上市将社交电商推上风口。行业规模快速增长,2018年中国社交电商行业规模达6268.5亿元,同比增长255.8%。二、社交电商的四种典型商业模式按照流量获取方式和运营模式的不同,目前社交电商可分为拼购类、会员制、社区团购以及内容类四种典型的商业模式。其中拼购类、会员制及社区团购以强社交关系下的熟人网络为基础,通过价格优惠、分销奖励等方式引导用户进行自主传播。内容类社交电商则起源于弱社交关系下的社交社区,通过优质内容与商品形成协同,吸引用户购买。1. 拼购类社交电商(1) 模式简介拼多多是拼购类社交电商的代表,它们聚集两人及以上的用户,以社交分享的方式进行组团,用户组团成功后可以享受更大的优惠,通过低价的方式提升用户参与积极性,让消费者自行传播。拼购类平台只需要花费一次引流成本吸引用户主动开团,用户为了尽快达成订单会自主将其分享至自己的社交关系链中,拼团信息在传播的过程中也有可能吸引其他用户再次开团,传播次数和订单数实现裂变式增长。(2) 模式分析拼购类社交电商是基于社交关系的团购低价和分享导向型电商。其目标用户是低线城市的价格敏感性用户,2018年拼多多平台整体平均客单价仅42.5元,远低于传统电商平台100-500元的平均客单价。拼购类社交电商以生活用品、服饰等消费频次高、受众广的大众流通性商品为主,大部分商品价格不超过100元,低价是拼购类社交电商吸引用户进行分享传播的关键,而拼购类社交电商能够实现低价的主要原因体现在以下三方面:通过拼团的方式引导用户进行分享,降低获客成本,并通过类游戏的方式增加用户粘性;拼购类社交体现出“发现式”购物的特点,在拼多多的首页甚至未设置搜索框,平台通过反向推荐算法,将大量流量汇集到少数爆款产品,通过规模化带动生产侧成本降低;平台通过拼团集中大量订单,获取对上游的溢价权。同时,入驻平台的商家主要是工厂店,大大缩短了供应链,降低了中间成本。(3) 模式发展趋势及未来面临的挑战传统电商经过多年的发展,在“消费升级”的背景下进入了品牌升级阶段,流量逐渐向头部商家集中,大量低端产能被淘汰。这一部分过剩的产能与三线及以下城市用户的需求完美结合,借力微信社交渠道获客优势,拼购类社交电商迅速渗透三线及以下城市,实现爆发式增长。但随着行业逐渐发展趋向成熟,大量玩家进入市场,获客成本将迅速上升,拼购式社交电商的低价优势将逐步丧失,依然要面对品牌化转型的过程。而品牌商家的强溢价权、流量汇集能力,实际上都与此类平台低价取胜的思维相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