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网购陷阱 > 正文内容

商标交易中的套路、骗术要怎样避免?

淘梦者2022-08-10 11:25:44网购陷阱20

泻药

这个问题很严肃,我来支几招。

1.核实商标状态

通过商标局官网查询商标是否有质押,是否正在办理转让,是否许可他人使用

2.一定要签正规转让合同

3.先支付少量定金

4.最好办理商标转让声明公证,然后通过公证处核实公证书

5.委托商标交易平台或代理机构办理,放心安全

如何才能在购买重疾险时不被套路?

这话真扎心!“重疾险很复杂,总是不敢轻易买重疾,怕坑。”

说复杂,确实复杂,中文系、博士生,任你语言专业,任你高学历,没有个专业培训,你还真会被天书一样的保险条款和口吐莲花的代理人、经纪人给弄晕掉......咋办?真的去学?

让消费者仔细认真去学,不失为免责之路,也是甩锅妙招。其实,也不太难,掌握三点,基本上风险不大。

一是粗暴看数字。

先看长期重疾险,就是遇到那种交费几十年,一管好多年甚至一辈子的定期、终身重疾。这个办法简单粗暴,就看谁家的保险险种上面列的各种重疾的数量多,买那个数字最多的就对了。至于数字包含什么、专业术语,不怕晕就去钻研,怕晕就只看数字。

一定会有人告诉你:数字多有什么用?有些数字少,但是指的是病种的类别,有些数字多,但是指的是具体的病种,所以有时候,数字少的反而管得多。

对不对呢?说的对,所以,为了降低风险,接着来第二招。

二是加百万重疾。

现在很多中小保险公司,喜欢推出额度动辄百万的各类“短期”的“百万重疾”,不仅额度高,而且病种范围之广令人瞠目,那就来一套。

这类险种,往往只管一年,免赔额度还高,还有可能停售之后就没得买了,因此保费并不高,可能仅仅几百块或者小几千块钱。没关系啊!花费不多,而且今天这家的停售了,明天那家的又会出来,干嘛要在一棵树上吊死呢。

当你有了上述两个,一相当于是个兜底的基础,二则是灵活的补充,漏赔的风险概率就很低了。反正重疾险这玩意儿,是可以重复赔付的。

三是找对营销员。

不管大公司小公司,不管是保险公司的代理人还是代理公司的代理人还是经纪公司自称经纪人的代理人,在专业性上都没啥高低好坏,都有满嘴跑火车的,也有较真儿死抠的,问问是不是IQA,是的话,就放心买他/她推荐的。不是的话,鼓励一下,提出上述的一加二,看看他/她的说法。反正,那些跟你说“保险公司不会倒闭”、“大小公司都一样”的保险营销员,都不怎么靠谱。

总结下来,防止被套路,就两个办法,一是自己钻研,二是听上面的建议:看数字、加百万重疾、找IQA营销员。

当然是要懂!自己懂了,别人就忽悠不了你。

买之前,你最好了解以下这些关于重疾险的点,然后再对照产品看:

重疾险所保的疾病(包括重症、轻症等)的种类和数量;

重疾险是否带身故责任;

重疾险的保额和保费。

01 重疾险所保的重症的种类和数量

1995年,中国大陆市场引入了重大疾病保险。但是,当时的重疾险有三大问题:

各家公司所保病种各不相同;

相同的病种,各家的定义也不相同;

重疾定义,普遍严苛,有的甚至与临床上的实际情况相去甚远。

于是,一部分客户在被拒赔后,投诉的、诉讼的、赵媒体曝光的,层出不穷。

2006年,发生了著名的友邦重疾险事件。

2006年1月20日,6名投保人以其购买的《友邦守护神两全保险及重大疾病保险》“保死不保生”,合同条款存在明显欺诈内容为由,将友邦深圳分公司告上法庭。此事件经媒体报道,迅速演变成一场全国性的对重大疾病保险的质疑风波,并惊动了监管高层。

2007年4月3日,中国保险行业协会与中国医师协会共同组成“重疾险专家委员会”,制定并出台了官方的《重大疾病保险的疾病定义使用规范》(以下简称《规范》)。

《规范》对重疾险产品中最常见的25种疾病的表述和相关保险术语进行了统一,做了明确表述。同时保监会要求,自2007年8月1日起,各保险公司新开发的重大疾病保险的保障范围必须包括25种疾病中发生率最高的6种疾病,防止重疾险产品华而不实。

此后,凡是叫“重大疾病保险”的险种,都必须保障这6种疾病。这25种重大疾病可以涵盖90%以上的重疾发病情况。

所以,现在的重疾险,可以理解为:

重疾险疾病=

6种必保疾病

+19种其他疾病(行协统一规定)

+其他疾病(保险公司自行添加)

02 重疾险所保的轻症的种类和数量

随着2007年《重大疾病保险的疾病定义使用规范》(以下简称《规范》)出台后,围绕重疾数量和种类的竞争告一段落。

同年,信诚人寿率先创新,在保险责任中加入了轻度重疾,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轻症”。

此后各家公司争相效仿,纷纷在产品中加入轻症责任,从早期的10种左右,到今天动辄30-50种。

然而,轻症的“轻”是相对于重大疾病而言。

对于大多数普通人来说,轻症绝对不“轻”。

对于轻症,更恰当的理解应当是“重大疾病的早期或极早期表现”。比如,我们可以通过与高发重疾的关系来判断这些轻症责任是否重要,如果6种最高发的重疾对应的轻症都有涵盖,那这样的轻症责任应当可以算是保质保量的。

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可以早发现早治疗,因此轻症用到的概率很大。

目前,轻症责任不像重疾责任一样有官方的《规范》,不同产品中轻症的种类和定义尚无统一标准。

从重要性来说,轻症的常见的高发轻症(包含上述所说的6种高发重疾对应的轻症),主要有9种:

极早期恶性肿瘤或恶性病变(原位癌);

不典型急性心肌梗塞;

轻微脑中风;

冠状动脉介入手术(非开胸手术);

心脏瓣膜介入手术(非开胸手术);

主动脉内手术(非开胸手术);

视力严重受损;

特定面积Ⅲ度烧伤(面积比例在10-20%之间);

脑垂体瘤、脑囊肿、脑动脉瘤及脑血管瘤;

如果一款重疾险,包含了以上9种轻症,基本已经覆盖了大部分风险。

PS:因为对于轻症疾病的定义没有明确的规范,所以有些公司会在轻症上动“小脑筋”。

比如某安的某某福,号称保障20种轻症,但实际3种高发的轻症不保,即不典型心肌梗塞、轻度脑中风后遗症、冠状动脉介入手术。

不光如此,还将【极早期的恶性肿瘤或恶性病变】这一种病拆成了三种:早期恶性病变、原位癌、皮肤癌。

因此,在评估一款产品的轻症责任是否完备时,还是要看具体条款,不能单凭病种数量来做判断。

03 重疾险是否带身故责任

根据身故责任的不同对重疾险做一个分类,可分为传统重疾险(含身故责任)、纯重疾险(不含身故责任)。

传统重疾险基本都是含身故责任的,也就是身故可以赔付保额。比如某人买了传统重疾险,到老死前都没有患过重疾,那么他老死的时候会赔付保额。人终有一死,传统重疾险的保额,终究会拿到。

而纯重疾险是不含身故责任的,比如某人买了纯重疾险,到老死前都没有患过重疾,那么他老死的时候所有的保费都没了。

重疾险是否带身故责任对保费价格有着分水岭的影响,顺着这个分法,将重疾险进一步分类,其中每个分支的保费都有区别。

04 如何购买重疾险

保额

保险做为一种金融工具,是要用来解决实际问题的。当重疾发生时,治疗重疾需要花钱,还要考虑到康复费用,以及重疾大病导致的收入损失。所以买重疾险的时候,目标就是:考虑了重疾的治病费用+康复需要的时间+治病时的收入损失这些,并且至少能够维持5年的生活。

重疾险是给付型的,一旦达到理赔条件,赔付保额,至于你想怎么用,随便你。比如,你觉得如果赔付10万能不能解决问题,那么50万昵?100万昵?所以,买重疾险就是在买保额。保额高低是非常重要的。

保费

从保障来说,带身故责任的终身重疾险比纯重疾险保障更好,当然,费用价格也更高。

多次赔付比单次赔付好,费用价格也是更贵。

不分组赔付的产品比分组赔付的产品好,同理,费用价格也更高。

当然,还要考虑到预算。

如果预算充足的话,选择不分组多次赔付的带身故责任的终身重疾险是最优的。

如果预算不够的话,建议配置带身故责任多次赔付的终身重疾险+纯重疾险,做高保额。

为什么不推荐单单只投纯重疾险呢,因为随着科技的发展,重疾治愈率越来越高,但是一个人患重疾后,基本很难再买保险,不同重疾多次赔付的产品让被保险人有机会得到2倍甚至5倍的保额赔偿。选择多次赔付的重疾险可以给自己更周全的保障。

除了以上我们谈的这些大的点,还有一些其它的细节,比如,豁免,多次赔付的时间间隔,现在市场上又引入了中症的概念,等等,你也可以找我继续深入沟通。

分享给朋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