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哪些行业内公开的秘密?
1、直播带货
很多主播卖的商品都是在拼夕夕上面进货的,如果不信,你可以随便找个带货直播间,把他们卖的商品截图下来去拼夕夕搜同款,你会发现拼夕夕上面的价格更低很多。
而且只要不是大品牌,那些同款商品基本上都是同一个厂家制造出来的,质量没有任何区别,那些主播玩的就是一个信息差,专门坑自己“家人”。
2、眼镜行业
眼镜属于超级暴利行业,一副眼镜几十块钱的成本可以卖到几百块,甚至上千块。因为他们把店租、员工工资等花销都算在了顾客头上。
还有一些无良店家,故意把散光折算一部分到近视里面,最终导致你的度数不断增加,过不了多久又要重新配眼镜。
如果你知道自己的近视数据,完全可以在网上配眼镜,网上一百多的眼镜和店铺上千块的眼镜没什么区别,眼镜店通常会说网上配眼镜不靠谱,其实都是乱说的。
3、电影院
电影院里面到处都是摄像头,几乎是三百六十度无死角,而且每个摄像头都有无线夜视功能。
很多情侣在电影院里面的任何不良行为,都能被工作人员看得一清二楚,就算坐在最后一排也同样会被看见,所以秀恩爱请不要在电影院,真的很尴尬。
4、房地产行业
很多售楼部都会聘请一群临时的群众演员,然后对其进行培训,让他们假装排队、假装买房、假装签合同等一系列操作。
目的就是为了给真正的客户营造出某个楼盘有很多人买的假象。我之前差点就去做群众演员了,他们开出的工资是一天200块钱,我嫌少所以最后没去。
5、美发行业
去理发店染发或烫发,价格99元和599元用的东西其实都差不多,只有包装不一样,成本和效果几乎都是一样的,599元的染发膏卖99元一样能赚不少。
对了,还有一个不一样的地方,那就是理发师的态度,你要是选贵的,他就能赚得更多,对你的态度自然就不一样了。
6、游戏行业
那种有战力排行榜的游戏,一个服基本上只有几个真实玩家,其余的都是机器人。
正常来说,其中会有一个机器人长期待在榜一,其余的都在倒数几名,目的就是刺激你消费用的,你战力只要达到榜一,机器人过两天就会再超过你,但不会超过你太多,会给你留下当榜一的希望,如此反复。
7、奶茶行业
很多奶茶都是用植脂末加茶水做出来的,很多果茶都是用少量果肉加果酱做出来的。
奶茶店用的水大部分都是自来水,提前把自来水装在桶装水的桶里面,运气好的话会有过滤器,运气不好的话连过滤器都舍不得买给你们用。
8、餐饮店牛羊肉
牛羊肉降低成本一般有两个办法,第一种用猪肉加上牛羊肉调味剂来模拟出牛羊肉的味道。再没良心一点的商家甚至连猪肉都舍不得用,反正99%的人都吃不出来。
第二种就是用真羊肉,但都是一些没人要的部位,或者品质较差的牛羊。一般这种肉都是供给餐饮店,比较好的肉都会供给菜市场摊贩。
9、酒店行业
那种大半夜一男一女来酒店开房的,而且一看就不是情侣关系的那种,前台都会把最贵的套房推荐给他们,如果他们想要其他房间,前台会直接说没有了。
因为这种顾客是最着急开房的,只要口袋钱有够,基本上都会舍得开一间,成功率非常高。
以上这些行业秘密,不代表所有商家。
我一个做了10年理发行业的一个朋友告诉我:路边推销29.9元理发卡,千万不要买我在商业街闲逛,被一个帅气的小青年纠缠了半个小时之久,就是为了推销一张29.9的理发卡。
在他的软磨硬泡之下,我还是动了恻隐之心,花了30块买了这张卡。
不过我去体验了一次之后,告诉他们的托尼老板,剩下的20块就送给了,我是要舍小钱保大钱。
我去洗头要问我选哪种价位的洗头膏、我的头发极难打理,需要做个299的软化护理。
托尼老师说我脸型不错,可以换个发型,实习生10元、中级发型师58元、特级设计师188元。
我就简单剪个头发,50平米的理发店,却有无数个项目等着我。
不得不说这种销售模式很不错啊,买了卡的人进店就是各种选择消费,不强迫消费,但是热情的服务让你不得不选择。
路边有很多嘻哈小年轻推销理发卡29.9元剪三次,实际上就是剪头发,不算毛巾费10元,还要选洗头膏20选、升级理发师30元、顺便再修眉10元……
一系列下来就是两三位数,平时理发也就是这么多,贪便宜下来就是这个样子。
还有所谓的美容卡、美食卡,都是差不多的套路,占小便宜吃大亏!
还有所谓的99元特价纹眉,到底纹出来多少钱,就不得而知。
99元三次健身、99元培训课,这些都是一个套路,只要去了基本上都会有工作人员热情地推销。
盒装水果里,看着精致,吃大亏很多水果店,把水果分成一份一份地卖,用包装盒或者小果篮装好,刚好够一个人或者一家人的份量。
一份价格也容易接受,像草莓一盒9.9元,蓝莓9.9元。
一个做了很多年水果生意的朋友告诉我,千万不要买盒装水果。
一、价格算下来比散称贵。
论份卖在在价格上是一个视觉效果,实际上一份的价格还买不到一斤水果的重量,但是单价超过了水果。
二、良莠不齐
盒装精品水果,特别是鲜切水果,你不知道是不是次品切好的。
有些表面看着娇艳欲滴,下边有坏果子或者不好卖的小果。
特别是削好的盒装甘蔗,它里头装的是甘蔗的顶端部分,一点都不甜。
超市的熟食制品尽量谨慎购买,花样多一般超市如果有熟食尽量不要买,特别是卤肉!
卤肉味道重,一晚上卖不要,放在冰箱又再拿出来卖,而且原材料根本不知道是哪里购买的。
泡鸡爪慎重,很多都是网购回来的冰冻鸡爪,而且在制作时卫生不一定过关。
熟食海鲜制品慎重,海鲜价格比较贵,有的卖场如果自己有加工区,不太新鲜的也就一起放进去制作成熟食。
这不是说所有超市都有这种现象,只是说部分超市有这种问题,为了自己的健康问题,所以去超市买东西,尽量避免熟食,自己制作。
路边摊的油炸食品我有个亲戚做炸土豆,他从来不吃,那个油虽然是超市买的桶装油,没有质量问题,但是他那一桶油要用很久。
从淡黄色的油到黑黑的油底,看着都难受。
烧烤摊的肉串也不要吃,那都是从批发市场买回来解冻的串串,那些肉有些来路不明。
瓶装果汁和果脯,没有哪个厂家梦拍胸脯说全是用的原材料。瓶装果汁已经都不是秘密了,看配料表酒知道加了多少勾兑果汁进去,所谓的压榨果汁还能看到果粒,那果子到底怎么样也不知道。
之前就有新闻曝光过,压榨果汁中的水果有怪掉的,经过甜蜜素等一调和啥也喝不出来。
同样的道理还有蜜饯和果脯,这两样零食都是极甜食品,你很难吃出来水果是不是用新鲜的给你制作。
暴利行业手机膜满大街都是10元贴手机膜,实际上10块的很少,基本上都是15元的价格,最高的一两百一张膜。
我贴过15元和35元的钢化膜,本质上没有什么区别,碰下还是会碎。
网上批发价很低,这个贴膜本来就是靠技术,成本低,一般人又贴不好。
每个行业的竞争都很大,都会想出一些吸引人的促销手段,不过是不是值得去体验是一回事,每个行业都要生存,但是还是要建立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
你们还知道哪些行业公开的秘密呢,欢迎评论区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