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双11”购物节期间,有些商品价格不降反升,广告不停“轰炸”,你怎么看?
现在东西价格透明,很多东西利润很低,有些东西都是赔本赚吆喝,再来个双十一赔的更多,不涨价怎么办
谢谢邀请。看了上面那么多具体详细的回答,我就长话短说吧。我只相信商人的天性就是角逐利润,不过是趁乱摸鱼而已。举个不恰当的例子,狐狸再狡猾也都不过好猎手啊…
P2P网络贷款的套路有哪些?如何避免上当受骗?
套路肯定是有的,但是也只有特定的人群才会上当。
1、理论上P2P平台只是中介,是不可以将贷款人的贷款利率提高然后去让借款人竞标的,然而这个只是理论上。
2、网贷平台会将信息服务费、平台管理费,甚至还有什么尽调费等等,总之各有名目,正常情况下,在放款前就想着收这样那样费用的平台,你都可以拒绝,因为银监局明令禁止。
3、在我看来,平台作为中介结构,收取服务费是合理的。除此之外,平台有时候会收取提前还款违约金,逾期的话,则是有罚息和滞纳金,这个其实也很正常的,因为金融系统一直奉行的就是这个原则。
4、真正的套路在于,有时候宣传时候说贷款利率超低,比如,日息只有万分之二之类的,但是各种其他费用的被隐藏或者低调表述了,然后贷款人又不注意审查相关协议和条款。即便如此,如款人能够按时还款,其实问题也是不大的。更大的套路在于有些贷款人还不上,此时那些不正规的平台会在电话中诱导贷款人拆东墙补西墙,到别的更不正规的平台借款来还,然后就是窟窿套窟窿,越还欠的越多。我们在报道中就经常看到有的人手机中安装了几十个平台的APP,就是这个原因,再往后,工作人员还会诱导你去抵押房产,总之,此时,贷款人往往是深陷其中,难以自拔了。
说到P2P贷款,对于绝大多数的理财者,应该并不陌生,甚至还有很多的理财者在这两年为此“吃尽了苦头”。因为近些年来,P2P可谓是“爆雷潮”的存在,隔三差五,甚至说是每天都存在着爆雷,理财者也是心惊胆战。P2P网络贷款有着几种方式的呈现:1、贷款需求资金者将资金额度以及年化利率挂在平台上等待出资人进行贷款;2、平台有着资金,然后寻找一些需求资金的贷款者。
这两点,都是存在着“套路”。而P2P网络贷款的道路有哪些呢?如果避免上当受骗呢?
一、P2P网络贷款的套路:1、模糊不清的日贷款利率、月贷款利率。
日贷款利率0.05%,算多吗?从直观上感觉,才0.05%的幅度,太低了。但是如果计算年利率呢?就算是不滚利的情况下,年化贷款利率就高达18.25%。而银行贷款利率为多少呢?六个月以内为4.35%,六个月至一年为4.35%,一年至三年为4.75%,三年至五年为4.75%,五年以上为4.9%。
日贷款利率0.05%,年化贷款利率是银行五年以上贷款利率的3.72倍!如果是计算滚利呢?那么日贷款利率0.05%滚利计算,年化利率更高,达到20%的幅度。也就是说,一年贷款10万,一年之后就需要还款12万,而三年之后呢?需要偿还17.3万元!
并且,日贷款利率0.05%在P2P网络贷款行业中已经是中下水平的存在,更多的是日贷款利率0.08%、0.1%的存在,已经达到了高利贷的程度!
月利率的道路与日利率的套路是一样的,都是从数字直观感觉上很小,但是却实际发生的年化贷款利率却很大。
2、不清晰、不公正的协议。
很多在签订协议的时候,网签或者邮寄的合同,说明的内容含糊不清。并且在贷款的过程中,往往是急促行的心态,让贷款者紧张,然后发生贷款。协议根本就不是平等协议,而是不平等,很多情况与先后口头约定的贷款协议严重不符合。并且实际发生的贷款利率会更高,比如说是日贷款利率0.05%,但是却实际要求偿还0.1%的日贷款利率水平。
当然,还有就是还款违约的情况,也是不平等,与约定不符合。如果一旦进行了违约甚至需要翻倍的进行偿还!
3、贷款发生以后,贷款金额与实际贷款金额严重不符合。
近期央视也是大量报道了P2P网络贷款的案例,其中很多案例中有说明,贷款者贷款的资金与实际到账的资金严重不相符合。比如贷款资金为2万元,但是实际到账的只有1.2万元,而其中说到的就是什么金融服务费、什么转账费之类的。如款1年,除了需要正常还贷款利率下的利息,贷款的资金也是受到了极大的损失,一年下来甚至需要还100%的资金!
二、应当如何避免上当受骗?1、拒绝P2P网络贷款。
最好的办法就是:拒绝P2P网络贷款。现在市场中有很多的贷款方式、信用卡的方式,但更多的资金需求者并不了解。为什么说直接的方法就是:拒绝P2P网络贷款呢?就是因为,网络上的贷款使人根本就看不清,存在的“幺蛾子”实在是太多、太多。虽然这种方法看起来很笨,但却是最简单有效、直接了当的。
当然了,从报道的P2P网络贷款案例来看,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呢?其实与贷款者“虚荣”有关系,希望能够买一些奢饰品,短暂生活过得好一些等。所以,直接了当的拒绝P2P网络贷款,也可以说是:拒绝虚荣。
2、仔细阅读贷款协议以及算清楚日贷款利率、月贷款利率。
很多需求资金的贷款者对于细则、协议之类的根本就没有资金的看,很单纯。在加上没有清楚的计算日贷款利率、月贷款利率到底是多少,对于还款的金额上没有概念。所以容易“中招”。
3、经常了解法制报道。
其实市场中很多传播的案例新闻,只有更好的了解这些案例的发生,才能够对于自己有着更为深刻的认为,认为哪些是错误的,哪些是骗人的。这种方式是避免上当受骗最好的教育方式。只有了解了,才会有意识的规避。
作者不易,多多点赞,十分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