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8过去了,说说你们买的啥?
我啥都没有买,估计我单身的原因吧,怎么又多出个购物节来。其实我们天天都在消费,我的消费观理性与实用,不会盲目消费
我不是购物狂,也不喜欢扎堆购买。
但是,刚好我现在有些要买的日用品,已经攒了一段日子了。于是就搭上了6.18这个“年中大促”的班车,买了一些东东。不过,我买的都是杂物小件,其实没省多少钱钱。
买了一只德国ki麦饭石炒锅。德国品质应该不错,希望能用的时间长一点。
在天猫买了一批内衣。我喜欢过一段时间就分批买一些更换,为了节省时间同时买。这次正好赶上6.18,可能省了点银子。
发质干枯的我,买了个护发精油。
我的洗护用品双十一都已买过。现在还不需要添加,只买点急需的。
原本喝速溶咖啡的我,受咖啡添加剂会“致癌”的信息影响,改喝挂耳咖啡了。
这次继续买了些日本UCC系列挂耳咖啡。
我喝不了纯咖啡。于是,“咖啡伴侣”牛奶就成为必不可少的。这次我买了些北京三元牛奶。
看到旁边有酸奶,顺便又“撸”了一箱——夏季喝点酸奶不错。
下午茶除了加奶的咖啡,小吃点心也不可少。于是我又买了些榴莲蛋卷哈哈。
最后,忍不住诱惑又买了条连衣裙......
大概算了下,我的6.18支出不过千元。买的基本都是生活必需品。这次购物,大件商品不在我的计划之内。
要对自己好一点,不能亏待自己。但绝对不跟风攀比。这是我的购物原则。
618年中大促即将来袭,各大电商平台谁的运营套路最得人心?
每个平台根据自己历史运营情况都有自己的核心客户群体。
所以其设定的运营套路都是围绕自己核心客户群体分别展开的,其次兼顾新流量,所以哪个最得人心这个不好评价,没有最好的套路只有最合适的套路。
相对而言,阿里系的关联的运营平台比较多,对应其细分领域推广获得的针对性流量比较大,京东系主打的还是其主营部分电子类产品对应原有固化群体,但受其一贯以来的服务品牌的影响,固化群体虽提升较慢但是相对忠诚度较高。
作为后起之秀的拼多多,受其亏损情况制约这2年来套路手段仍然停留在原有的拼团模式上作为重点,不得不提的其一些套路落后与其他友商平台,比如这个春节其他平台包含非电商类的,抢夺手机移动网络覆盖人群关注度,都是大批量的烧钱模式,无限制条件的分享红包,拼多多还是一贯的1元抽奖活动,缺乏赢利点预算外可使用现金流情况估计一般,算了这些平台里套路较LOW的。
谢邀
自从淘宝的双十一问世以后,京东和苏宁易购包括更多的电商平台紧随其后的发布了自己所谓的购物节。
618可以说是京东的首发,但是为了争取更多的用户使用,现在全网几乎每个月都有所谓的购物节。
从普通消费者的角度去看,所有的购物节或者狂欢节都不过是电商平台的一种噱头,实际买家买到的产品饼没有太多优惠,目前的网络销售成本基本上已经到了低限。
基本上所有的产品价格都是根据生产成本而定的,便宜的东西始终在质量方面会存在一定的折扣。
从市场整体营商环境来讲一味的打价格战实际上也算是不良竞争,就像是大鱼吃小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