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节将近,你会囤货吗?
谢谢邀请,在购物节,我不会囤货。
以前,我曾经趁着购物节打折时,囤过很多东西。比如,买了一堆的家居之物,心想着总会用的着,结果被一直堆放在阳台上;一次买了几件自己说不上来需要的衣服,本以为省了钱,最后在搬家的时候,把它们都送了人,实际上是浪费了钱。
我身边也有些人,在每年的购物节,因为在网上清空购物车,花钱太多,而后悔莫及、造成夫妻闹矛盾、情侣分手等等。
买的时候心情很爽快,买完之后看到账单,就崩溃了。甚至需要借钱生活。
所以我们在买之前,一定要想想,这些东西,自己近期是否真的需要,买了会不会给自己造成经济压力。
希望大家在购物节,都能够理性消费。
对于我来说基本上不会囤货,因为我对这些没有什么兴趣,不过老婆会买一些便宜实用的东西,比方洗衣服,皂粉,纸巾,老婆的一些化妆品,便宜的衣服之类的。
今年的“双11”为何“静悄悄”?
其实大家可能不知道,今年的双11,从10月20日就开始了。
只要一上淘宝就能发现,10月20日就可以开始双11活动的预售。但是即便提前那么久,在网络上依然没有任何热度,除了商家自己的宣传之外,看不到任何讨论。
一方面是因为大家都没钱了,另外一方面就是,大家的购物热情被连续几年的双11套路收割完智商税后,已经逐渐清醒了。还有阿里自作聪明地将一场购物变成社交的盖楼双11,更是让本来已经审美疲劳地大众彻底放弃双11这一购物模式。
当然,穷时根本原因。
当一个新事物出来的时候,大家都会感到好奇,并且愿意去尝试。这也是双11刚出来的时候会异常火爆,甚至过成节日的时候。那时候,一到11月11日,熬夜清空购物车甚至能够成为热门话题,因为在那天买东西,确实会比平日里更便宜一些。
后来随着不断销售奇迹的出现,套路也越来越多,买东西已经不再是单纯的购物,还需要深厚的数学知识,各种优惠券,折上折,在你熬夜算半天后,发现其实也不过如此,甚至还没比平时节假日做活动优惠多少,更有甚者,卖家在之前调高价格,你熬夜抢过来的优惠商品,在经过一段时间以后发现是智商税,因为他平日里可能也就只卖这个价。
如果仅仅是这样也还好,对于真正需要购物的人来说,也还好,因为打折不打折,便宜不便宜,有需求最后终归还是要买的,可是双11让人反感地不仅仅是这一点,而是他把单纯的购物变成了社交。
都知道拼多多砍一刀吧?相信大家在尝试过几次之后都会很讨厌这种模式吧,因为不断地分享链接让朋友帮忙助力这种模式,本质上就是一种打扰模式,在经常上网的一代眼中,平日社交的标准都是能不麻烦别人就尽量不麻烦别人,结果好好的一场购物,你折扣力度弄得特别复杂就不说了,还要将一场购物活动变成一场扰人的社交,进一步增强了大家的反感。
结果大家也看到了,在双11盖楼活动遭到全面吐槽后,双11已经不再是一个让人狂欢的购物节,而变成了一个可有可无的事情,就跟三八妇女节,圣诞节商家也会做活动一样,大家已经不指望靠双11购物再有什么惊喜了。
经多年购物新业态的发展,网购已成为百姓生活的常态,每天都是“双11”。具体看:
互联网新业态下,网购已成为生活常态。当前,由于新兴电商平台如雨后春笋般崛起,经过几年的培育发展壮大,电商及各大平台均有了成熟的网购机制,老百姓的所有物品采购,小到一根针,大到各种家用电器以及整房装修物资,均可以在网上采购,且备货充足,价格比实体店优惠很多。关键在于:淘宝、京东、天猫等主流平台平时也有各种打折促销活动。所以,较之以前双十一促销活动,吸引力不大了。
消费已多样化。现在各种直播带货活动每天都有,尤其以李佳琦、薇娅为代表的网红带货主播,堪称现象级网购新模式。以10月20日为例,李佳琦带货量突破20亿元,薇娅带货销售额度突破10亿元。加之每天千千万万个网红直播带货,每天都在消费和分流了网购者的口袋,不再会挤在“双11”当天去秒杀了。
当下大背景下消费疲软。因疫情影响,经济不景气已是新常态。尽管国家出台各种刺激消费的措施办法,但总体来说老百姓钱口袋不再鼓胀。从而一定程度上导致消费的张力和欲望大大降低。尤其对于那些超前消费和借贷消费者影响更大。因此,尽管从10月20日开始的铺天盖地的“双十一”预热和抢购,响应者寥寥、应和者不多也很正常。
我要在此呼吁:要大力倡导理性消费、合理消费和适度消费,量力而行,而不是为了拆包裹的那个爽心悦目。厉行节约吧!为降低碳排放贡献我们每一个网购者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