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避免被消费主义洗脑?
昨天晚上睡前闲着没事逛拼多多,买了三件大衣,倒是没花多少钱,才400多。早晨起来清醒了,全退了。一是不该在晚上买东西,太容易冲动了。二是昨天就没好好看评价,这几件衣服真的很一般,真被我买回来,要么退货,要么被穿几天就压箱底了。算了,又省钱了。我决定把拼多多删了,淘宝也删了,真需要买东西的时候再安装回来。晚上无聊的时候还是看书、看学习相关的视频吧!最近喜欢逛豆瓣,有个“不买-反消费主义”小组我很喜欢,全是劝你不要买东西了。比如:1、不要买克莱茵蓝的衣服,穿上和小区的垃圾桶一个颜色,物业人员的工作服也是这个色儿……2、不要买棉服,洗过后里面的棉会团成一团,除非是那种一整块丝棉的。3、不要买洗面奶,不用一段时间后你的皮肤会变成中性……4、不要养猫,太花钱……5、不要买大量的文具,差生文具多……(哦,觉得被冒犯,我文具很多,也不算是差生)哈哈哈哈,一个个人间清醒的样子,我喜欢。以后就照着这个样子来,不买啦~攒钱攒钱!
看快手直播太洗脑了,经常不打算买东西,看直播看看的就买了,特别是主播都特别能说,打扮的也漂亮穿着衣服开着美颜觉得效果特别好,到家了就发现衣服其实很一般,所以我现在就避免看直播,没事看看小说,发发头条,不仅不花钱还能赚钱
有些人买许多书,大多只是藏而不读,请问这些人是什么心理?
买书不读书,码在书架上,这样的事情在生活中不多见。
若问起,这些人是什么心理,从个人认识角度分析和判断,这种现象存在,可折射出两种不同的心理。
,买书之人,是个爱学习,爱读书的人。
社会生活中,每个人行为的一举一动,都是经过大脑的三思而做出决定的。从买书的这一举动可推测,他是习惯于串书店的,并经过溜览后才选重采购什么类书籍。而采购的此书,是有目的的。在今后的日子里,是可以排上用场的。
就凭他常逛书店,从书山中,发现他所要采购的那本书看,买书之人定是一个爱学习,爱读书之人。
若不是自己爱学习,爱读书,何必又在忙碌中,抽出时间到书店翻阅书本,看后买回呢?
这和爱吃喝爱饮酒的人一样,每天再忙,钻个空子也要想法设法找个机会混口酒喝一样的理。
分析判断,买书之人,是个爱学习爱读书之人,是无疑的。买书之人,暂时将书码于书架,是在等待抽时间阅读。心态还是积极向上阳光的。
这里可以当代著名学者,余秋雨为例。他走遍世界几十个国家,带回国最值钱最珍贵的东西,就是书藉。
在他的书房里,归类书籍一架连一架。他都是先买回,放回书架,然后再抽时间详细品读。摆在书架上的书,都是召之及来待用的。
从心理学角度上看买书之人,是受一定目的指使,才决定购买的。谁也不不会是单单为了装自己的门面,打肿脸充胖子,花钱买书放在书架上,干那些得不偿识的蠢事。
,把书买回,置于书架等抽时间细细阅读,是大多数读书人的心理和习惯。
就个人生活中交结的朋友知已同事
看。每人几乎都有一个藏书架,各家的书架上都摆满了,政治的,经济的,文学的,历史的等各类书藉。他们大都是在出差各地,看到好书买回的。回家后摆在书架上,等有机会出差和在家闲遐时抽时间,泡上一盏清茗,捧卷认真翻阅,细细品读。
就自己而言,一生是酷爱读书的。当遇见一本好书,爱不释手,不说饭不睡觉都可以。读到动人处,真的好像在与一位智者面对面的交流,有一种超强的渗透力,触及灵魂,能够看清自己,刹那就能用理性去俯瞰现实的自己。个人读书习惯也同样是买回放置书架,再抽时间,有目的详细阅读。
,另一种判断。
从给题的题意看,还可作另一种判断。当你看到的买了许多书,摆在书架上,只见收藏,没见阅读,那只是表面现象而已。背后,真正的购书者孜孜不倦地捧卷的那个场景,你是不会看到的。因为,他们都是在闲遐,节假日和晚间抽时间阅读的,这时间,你也是忙碌的人,也没有时间去看购书者阅读的身影。
有些人买许多书,大多只是藏而不读,这种结论是不严谨的,存在着与事实上的偏面性。仅能做参考而己,不能做结论依据。
世界万物的生存和发展是没有绝对的。生活中,以购书装点门面的人,估计还是存在的。大千世界无奇不有。但,可肯定这样虚伪愚蠢的人,是微乎其微的。不能代表趋势,也不能反映普遍和常态。
结论。
有些人,买许多书置于书架,大多数人都是怀着学习读书增涵养长知识的目的购而收藏,其心态是积极向上的。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不是为了学习而购书藏书,为了装点门面,打肿脸充胖子的人,是有的。只是微乎其微而已。
用亿万元买来的鸡公杯难道是用来喝茶的?赵本山大叔的专机是用来买菜的?
爱书人买书既可阅读,也可装饰房屋,还可供给他人借阅,传给后人是值得赞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