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网购陷阱 > 正文内容

为什么感觉没有专家出来,提议全国取消双十一购物节呢,你怎么看?

淘梦者2022-07-02 15:31:49网购陷阱27

喜欢的就买,不一定非等到双十一才买的,其实双十一的价格跟平时买的价格是一样的,我两个月前把看中一个煮饭的锅119元,放加入购物车,双十一看了一下他们把原价标到399,卖的也是119,没有优惠啊,平时也是这价格啊,这是套路让你感觉很便宜,其实一个样

双11,双12。就是商家的一种促销方式,恰被国民认可而已,。东西之所以比平时便宜,其实它本身就没那个价,厂家没利、商家赔钱,那不成了买家挣钱了吗!可事实上,那是不可能的。无利不起早啦!不过,搞这么个货物、钱币交流互换,还是不错的。情绪吗,无时不在,节假日啦、喜丧日啦、特殊事件啦,花钱图高兴图平安啦,我们永远生活在“花钱就好”日子里,但愿少做冲动事,少花冤枉钱,终究钱挣到手,也挺不容易的。

双11期间,淘宝的东西真的便宜吗?

我观察了好几年了都是商家的套路,都是前些日子把价格太高,然后双11那天降到和平时一样的价格!你感觉好像便宜了其实还是一样的!除了那些挤压库存的个别需要资金周转的以外商家不为了挣钱难道为了赔吗?平台维护也需要钱的进货发货也需要钱的给你便宜你记住除了是逼不得要不然想也别想!

大部分真的会便宜,有少数会利用双十一涨价,平时要买什么东西可以先加购物车,简单点的就是直接在网页安装一个控件,可以看到历史价格,控件是有很多,比如店侦探之类

“双十一”的”真“优惠,和套路你们了解多少?

预售、定金膨胀金、满减红包、直降红包……今年“双十一”,各大电商平台的促销活动不断翻陈出新。与往年相比,不少“剁手族”直呼“规则更复杂”“数学不够好,真心玩不转”。

这些让人眼花缭乱的促销活动背后,消费者到底能有多少实惠?网购可以更安心了吗?

今年的“双十一”,买家不仅要“拼手速”,还要“考脑力”。笔者注意到,淘宝官方给出的“双十一”攻略里,促销节期间各种名目的活动就有14种;京东则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主题购,且多以10至30元定金为主,成1.5至3倍翻倍;苏宁易购的消费者可以通过玩游戏的方式赚红包……

消费者许女士研究促销规则多日。她发现今年一些平台的定金膨胀金要靠抢。“只有在指定时间内前多少名的才有机会翻倍……每年的规则都不同,一个电商平台上就有好几种‘玩法’,数学已经不够用了。”许女士说。

今年已是“双十一”的第9年。浙江大学教授金雪军认为,“双十一”营造了国内一年一度的“消费狂欢”,其影响力也逐渐扩大到全球。但在国内市场,其中违法违规行为多有发生,不仅损害了消费者的权益,而且破坏了网购的生态环境,需要“剁手族”们擦亮眼睛。

中国电子商务投诉与维权公共服务平台于近日公布的统计显示,“双十一”后一个月内是消费投诉高峰期,数量也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其中2015年同比上年增长18.60%,2016年同比上年增长26.27%。

新“玩法”背后有哪些老“套路”?假冒伪劣、虚标原价、刷单炒信、误导宣传……这些都是往年“双11”常见的“骗局”,今年又有哪些“套路”需要额外注意呢?

预售模式“坑”不少,规则不清“陷阱”多。预售模式出现,较好地解决了“双十一”当天由于流量过大导致的系统瘫痪,同时也给商家更加精准的销售预估,库存准备。

但有业内人士指出,消费者可能会遭遇“定金”和“订金”的问题,一般来说定金不退,订金能退,各平台对于“双十一”规则的设置应当公开、透明,并且有特殊说明,让消费者明明白白消费。

线上线下同款商品,质量却不一样。很多网友有疑问,为何网上买的纸巾薄很多,同品牌的羊毛衫羊毛含量少很多?业内人士指出,由于一些品牌的货品在“线上线下”仍未完全打通,就存在电商专供款,“价低降质”。

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主任曹磊表示,“电商专供”商品与实体店销售的产品看似一模一样,仔细看会发现颜色、内件配备或某些功能存在差别。“电商专供”商品一般在服装、电器、鞋帽、箱包等品类较多,消费者要擦亮眼睛。

赠品不能享受常规售后服务。不少网友都买过“买一赠一”的商品,例如买冰箱送电饭煲,然而电饭煲坏了却被回复赠品无保修。

法律专家提醒广大消费者,《网络商品和服务集中促销活动管理暂行规定》明确,网络集中促销经营者在促销活动中销售、附赠的商品,应符合《产品质量法》的规定,不得销售、附赠国家明令禁止销售的商品,不得因促销降低商品质量。附赠的商品,也应根据相关规定提供“三包”服务。

先涨后打折成“潜规则”。广东一位卖家告诉笔者,为制造低价,不少商家会采取先涨价后降价的方式。比如,某款女装平时的网络售价为200元,标示原价为300元,在“双十一”前商家突然将原价标示为390元,活动为打五折,实际销售价格为195元,比平常售价只低5元。

曹磊同时提醒,“双十一”等电商大促期间往往是网络诈骗活跃期,各类诈骗如钓鱼木马、中奖诈骗、退款诈骗、货到付款诈骗、秒杀诈骗等层出不穷。消费者要注意保护个人信息,并避免贪小失大。

分享给朋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