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多多的“套路”你知道多少?
好几年前,微信上的好友发过一个链接来,说是一元钱能拍一把质量不错的菜刀。我觉得这种好事不可能发生,但她一再强调是真的,她有朋友收到了。
于是,我点开了她给的链接,填信息的时候忽然想,会不会是在收集我们的个人信息呢。于是放弃了。
后来,又有人发来拼多多的链接,说是可以用一分还是一元钱(实在是记不清具体是多少了)抢零食大礼包。这次我没忍住下手了,而且成功抢到,然后,我就开心地等着收货。
几天以后,我收到不少快递,但没有拼多多的这一份,我就开始查,结果发现,商家并没有寄这个礼包给我,而是给了我“价值近100”的优惠券,不过不能一次性使用,每次满80可以用一张,它给的这些券,我得四五次才能用完……
这不是把我的当傻瓜吗?天下果然没用免费的午餐啊。我毫不犹豫删了这个软件。
这几年,我再看到拼多多的优惠也没有动心。就连家里有人让帮着砍价,我再次下了这个APP以后,也只是帮他们砍价,眼看着他们真的拿到了通过砍价免费拿到的商品,我也没有加入砍价免费拿的行列。
你以为真的免费?你为了让人帮着砍价,帮它做了那么多宣传啊,你在用你的信用帮它拉用户呢。
拼多多的套路……你知道多少?
拼多多三四线城市的渗透率达到约35%,拼多多大约65%用户来自三四五以下城市,拼多多女性用户达到约70%,这三组数据促使拼多多的营销玩法……
拼多多的一些常见套路:
套路1.拼团必会成功,有机器人智能拼,商家也有权限免拼单直接成功。
套路2.看到商品的低价格,其实不是商品的,有的只是一些Sku的小赠品或者小礼品,目的吸引消费者。
套路3.零元免费拿,分享砍价,需求很多人参与,成功率很低。几乎很难……
套路4.低价位不好的商品,一般消费者也不会买运费险,即便是不喜欢,也默认了,有可能运费高于商品[调皮]
套路5.只要跟拼多多产生关系,就会时常接到无门槛劵,现金红包,差消费多少就能领取劵等……
其实拼多多上有没有好商品?答案是肯定的,也是有好商品的……相比其他平台,价位也确实是最低的……[呲牙]
导游强制消费事件频发,我们该如何避免旅行团的消费陷阱?
这个还是要“开源节流”,从预防的本质上出发,强化游客的消费观和良好的心态。之所以越来越多的人遭遇“导游强制消费”事件,主要是麻痹大意和“占便宜”的心里所致。特别是一些中老年离退休群体,被电话营销告知有“低价”旅游团和“0购物”旅游产品之后,便动了心。这也就给了不法商家“非法牟利”的机会。说到这里,我想起奶奶的一次遭遇:一个夏日的午后,奶奶在小区纳凉,这是跑过来两个小伙子,对奶奶说:“奶奶,我父亲除了车祸,急需用钱,这是我家的祖传的金元宝,去银行兑换太麻烦,能不能帮帮我,我低价卖给你,说完用牙齿在“金元宝”上咬了个牙印。结果奶奶动了心,带着小伙去银行取了7万元,想到没想的交给了小伙,将金元宝拿到手时,还对小伙说:赶紧去跟你父亲交钱吧,希望他早日康复......”后来,我们去奶奶家看望老人家,奶奶主动的说起了自己“占了大便宜”,当父亲用手使劲的扣了扣“金元宝”,金箔之下露出了银白的铝锭。就位这事,奶奶郁郁寡欢了好一阵,经常念叨着:“现在的年轻人怎么这样”。从那以后,奶奶再也没有过“占便宜”的念头和经历。虽然我的这个亲身经历与旅游关系不大,但却是仕途同归。生活如此,旅游也是如此,你付出多少才会收获多少,天底下哪有那么多好事,会让你遇见?
一、低价旅游团看似“天上掉馅饼”,实则“羊毛出在羊身上”。我们设身处地换位思考一下,如果你是旅行社老板,你会不会不挣钱单纯的“为民服务”?那些看似低价甚至免费的旅游团,商家和组织者是要盈利的,既然在你的团费上挤不出“油水”俩,那么只有通过“中间环节”入手,比如增加购物环节,甚至强制购物和消费。作为中老年群体,为了图个安全省心,最后不得不“就范”。随着自由行的旅行方式兴起,现在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了自驾游和自助游,而放弃了常规的跟团游,所以旅行社的经营者,想尽一切办法,在中老年客户中争取“利益最大化”。这其中最常见的就是“低价旅游团”,甚至“免费游”,打着百元千元游玩数日的“幌子”招摇撞骗,除了通过媒体和促销的方式,还会通过电话营销的方式,将“黑手”伸向那些依赖跟团游的群体。电话中他们除了非常“有礼貌”和“热心”之外,还会替老年人“精打细算”。通过利益的诱惑使得许多中老年群体“上钩”。凭着客户对自己的信任,以及不会斤斤计较的心理,通过对《服务协议》做“手脚”,以及增设各种不合理消费,从而达到自己的利润最大化。如果你在旅程中有意义,他们大多冷漠面对,甚至对你进行排挤和冷落,若是你在事后进行投诉和追责,他们则会拿出你签过的《服务协议》,当你仔细阅读之后才发现,原来其中的条款,没有一项是有利于自己的,其中强调的全都是自己的义务,权益保障只字未提。同时还会明确的告诉你,那些所谓的强制购物和收费服务,都是你自己自愿消费的,并没有人强迫你。你这种行为属于“不讲道理”,一时间全都变成你的不是。其实别人说的也不是没有道理,要怪只能怪你过于轻信他人,没有提前做好预防和准备,心里只想着“占便宜”。
二、0购物旅游产品,这种情况看似没有毛病,但是也需要“擦亮眼睛”,比如导游和司机将车子停在旅游购物中心门口较长时间,作为跟团游的一员,你总不能在大巴车旁边干等吧?当你看到个别人(托儿)买了东西,作为团友碍于面子问题,你也只好跟着“就范”。否则在后面的行程中,你会收到导游的冷眼甚至排挤,这才是“0购物”的本来嘴脸。“0购物”的旅行团,其实和“低价旅行团”大同小异。报名和交钱他们拍胸脯承诺,绝对没有购物环节和强制消费,包括服务协议中也特别注明,但是当你随团出发踏上旅程之后,一切都变了!你不购物没关系,我就在商家门前“耗时间”,同时派出“托儿”引诱你。特别是对于那些中老年群体,在露天的环境中等待数个小时,无论从心里还是身体上都是一种煎熬,那些有着心脏病和高血压的人,担心自己的健康受到影响,最后只能轻易的就范。而当导游的目的地达到之后,你购物的金额至少有20%装进了导游的口袋。如果你反应过来,找他评理甚至不依不饶,他除了会冷嘲热讽,还会暴力相对,甚至半路上赶你下车。这样的画面,最近几年我们从新闻中屡见不鲜。有人说:他们胆子太大了,每人能管住他们吗?当然不是,之所以他们肆无忌惮甚至变本加厉,就是你没有直接证据,因此他们既不担心你的询问,也不担心主管部门追责。所以栋哥建议大家,如果发现这种不合理甚至违法的行为,最好用手机录制证据。事后通过提交证据的方式向相关部门举报和投诉。到那时你再看他们,脸上除了可怜就只剩下哀求了。这才是正确面对类似遭遇的正确方式,而不是通过与导游争执,从而受到暴力对待。无论何时何地何事,一定要通过法律法规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三、现实中,我们许多报团的游客,都不会在报名前仔细阅读《服务协议》条款,比如每天行程的安排、承诺的事物,以及双方权利和义务的明确。而是匆匆的报名草草的交钱,最后在旅途中遭遇不合理甚至不合法经历,只能“哑巴吃黄连”选择忍受。不得不说,类似的遭遇,更多时候我们自己应该反思一下,而不是一味的将责任推卸到不良商家和导游的身上。对于导游强制购物和强加消费的做法,除了在旅程中发酵之外,一般旅行社还会通过“文明”的方式埋下伏笔。比如在《旅游服务协议》种做“手脚”,最常见的做法就是在服务项目和内容中并不详细叙述,而是选择“一笔带过”,同时在权利和义务的章节,最大限度的压榨客户的权利,同时无限放大客户的义务。然后通过嘘寒问暖和关心关怀的闲聊中,让你没有机会仔细阅读协议,从而无法发现条款中的猫腻。这样,无论你是道德上的谴责,还是法规上的投诉,他们都能“高枕无忧”,而主管部门也“无从下手”。所以栋哥呼吁那些习惯选择跟团游的朋友,在交团费之前,一定要对《服务协议》看仔细弄明白,如果可能,最好在协议中让旅行社做出相关承诺,这样才不会在事后变得被动。另外,在签订协议之前,最好让他们再次将服务项目和行程,做一次详细的叙述。如果在这过程中发现猫腻,一定不要正面提出异议,而是微笑着拒绝然后离开,毕竟类似的旅游服务不是他一家在做,也不是所有的旅行社都是“不良商家”,我们可以“货比三家”之后“择优录取”。毕竟真金白银的付出了,确保旅行的质量和顺畅才是咱们的诉求,大家说呢?这也正是我个人不喜欢选择跟团游的原因之一,相比之下自由行跟家稳妥保险。
四、除此之外,我们还应该提前对旅游组织机构、旅游产品和导游领队进行了解,查询机构是否有相关的游客投诉,以及导游是否有不良的从业经历,毕竟有些时候,这样的情况并不是旅行社安排的,而是导游和领队唯利是图,与商家勾结或者临时起意。但毕竟是与旅行社签的协议,最后旅游社只好替导游和领队“顶包”。所以在抱团前对产品、旅行社和导游进行一定的了解,也是很有必要的。如果有条件,最好在签订协议之前,或者确定行程之前,对旅游组织机构(旅行社和俱乐部)、旅游产品和导游领队,进行一定的了解,同时查询该机构是否有关于“强制购物”和“黑导游”的不良投诉,以及导游是否有不良甚至不法的从业经历。毕竟类似的情况有时候并不是机构所安排,而是导游和领队唯利是图,与商家勾结或者临时起意。但协议毕竟是和机构签订的,最后只能追责旅行社和俱乐部。虽然他们有些“冤枉”,但是也没办法,毕竟“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是他们自己对导游和领队的职业素养过于疏忽,才会引起类似的投诉和不良影响。目前多地旅游主管单位,都对类似的情况采取了“一经查实,N倍赔偿”,同时也会在一些人流较大的景区派出旅游监察和执法队,确保该地的旅游不会因为个别人,最终导致“一颗老鼠屎害了一锅汤”的不良影响。综上所述,想要避免甚至杜绝类似的遭遇,首先,我们需要在源头上留意(协议签订),然后,对机构和导游做一定的了解,最后,遭遇类似遭遇,要记得及时取证(确保安全的前提下),事后向相关部门投诉举报。千万不要和导游、司机或者商家发生正面冲突,否则会对你的健康和人身安全带来一定的隐患,毕竟他们是串通一气,而你势单力薄,最好通过智取不要武功,你说呢?
【编后语】俗话说:天上掉馅饼,地上有陷阱。天底下没有免费的午餐,特别是在旅行方面,没有任何便宜可占,你付出了什么,就享受什么。那些所谓的“低价”甚至“免费”旅游,虽然充满诱惑,但确是大大的陷阱。作为一个曾经有过一年旅行社从业经验的过来人,深谙这其中的门道。作为盈利性企业,旅行社也好导游商家也罢,提供十分“优惠”的待遇,也不是不可能,作为老客户和大客户,每一年旅行社都会回馈他们一定的优惠和优待。不过对于初次打交道的你,可能性几乎为零。所以想要完成自己渴望的旅行,最好还是真金白银的付出,无论是抱团游还是自助游,只有付出才有回报,这个浅显的道理我想每一个人都懂。在此,栋哥呼吁那些“爱占便宜”的朋友,擦亮你的双眼,对类似的诱惑一定要辨别清楚,否则吃亏受骗将会成为常态。最后希望那些大叔大妈和爷爷奶奶们,选择正规的旅游方式,跟随口碑较好的旅游团,在付钱之前一定要认真细致的阅读协议中的每一个条款,确保自己的合法权益时刻受到法律的保护。让那些不良和不法商家,没有滋生的土壤和发展的空间。我是栋哥游新疆,曾经的旅游从业者,欢迎大家就旅游方面的问题咨询我,定当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也再次感谢你的支持与关注,咱们下一个问题见。
旅游还真不是一件让人省心的事情。想要避免消费陷阱,并且对自己的旅行负责的话,那么有2个至关重要的步骤不能省略。这里并不是说一定要找大品牌旅行社(大品牌也有大品牌的诟病),但一定要找正规的旅行社。
首先,强制消费都是存在于不正规的旅行团中,国家明文禁止强制消费,这一点任何一家企业都会去做到,但前提是正规企业。而对于游客来说,要做的的一部就是:查看资质。无论是互联网团还是线下购买又或者是朋友介绍,跟团就一定会有旅游合同这个东西存在。而旅游合同上会明确标明出行公司,查看的就是这个。
通常强制消费都会存在于不正规的旅行团,找到出行公司,用企查查天眼查等软件都能看到他们的经营范围,有些公司其实只有旅游咨询资质,但也会发团,那这种就是需要提防的类型了。
要说的第二部分,查看完整行程。跟团旅行绝对不是扫一眼亮点、看一眼价格,一拍脑袋觉得行就购买这么简单。亮点只是吸引客户的基本操作,而在行程内的才是旅行的根本。要看的就是有多少个购物点,并且看清楚购物点名称。
纯玩没有购物的团是有的,但不多,通常也都是以小团的形式来进行的。一个中大型的旅行团,基本不能避免购物点,因为总有人会想要在旅行中带点“土特产”(虽然淘宝都有)回家。一个团有1到2个购物点(不同种类)其实算正常,但是如果超过了这个基数,那么就一定要小心了……
最后,强制消费其实还有一个很明显的特色,那些购物点会显得特别“贵”。例如“珠宝店”、“皮革店”等,都是强制消费的重灾区,所以在行程单中,只要仔细,其实很容易避开那些不必要的陷阱,怕的就是拍脑袋决定的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