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网购都经历过什么样的套路?都出来说说吧?
先自问自答一下,我是偶尔发现的。
今天打算在网购香皂,因为以前在某多买过所以打开了某多的APP再找到以前的网购记录,因为觉得这款除螨皂用的不错而且也是品牌店,打算再次下单,等打开链接一看竟然涨价了,原来是15元现在是28元,涨了近一倍觉得不值于是退出页面在首页重新搜索关键词除螨皂,这回有了重大发现,又找到一个标注该品牌的店,只是店名略有差别,是都是该品牌指定,进去一看同款香皂价格没有变化还是15,问了客服保证正品。真是纳闷都是品牌店价格差别这么大吗?会不会是因为我是回购大数据杀熟呢?于是我找来老婆的手机再次搜索,结果真是匪夷所思,她的手机上两个品牌店价格一样都是15!网购真是套路多啊,防不胜防啊!
祛斑套装,先是买了个99一盒的,结果里面才两片贴膜和四只精华,商家是第一时间给我打了电话并加了我的微信,然后我收到包裹也是第一时间给我发微信消息,指导我怎么使用,才发现这99元是一次用的试用装,使用完第一时间让反馈信息,见我反馈还不错就开始发效果好的资料让看,然后告诉我这种情况需要42天,可以买他们的正式装(前面那一盒从广告到商品信息都没有提示过是试用装,这是第一次有正式装的说法),42天原价5千多,优惠价3千多,然后直接就问我是不是还是原来的地址[捂脸](也不知道他们哪里来的这种套路),我一看立刻委婉的说我需要考虑考虑,结果人家说了一堆美丽的套辞,然后问我有什么顾虑,我看留面子是不行了,直接回复没啥顾虑就是价格高不在预算内,结果人家还是不死心的发了一堆咱们一起用42天还你一个干净的脸之类的鸡汤词儿,现在就是庆幸自己当初没买156元两盒的套餐
为什么有些APP“杀熟”?
杀熟是大数据的作用之一,很多的APP当初推广的时候给了客户很多优惠,为什么要杀熟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 资本都是逐利的,没有一个投资者是慈善家,他们的投资是都要回报的,APP 在当初推广的时候大多数都做了很多优惠促销活动,赔了很多钱,这些钱都是要在他市场成熟的时候,加倍的在消费者身上找回去的,所以要杀熟!
二 陌生的客户第一次来APP 消费,都是有些戒备心里,都会做些比较最后下单的,而已经是老客户的消费者已经没有了这份戒备心,已经习惯了在这里消费,所以利用了心里作用,来杀熟
三 杀熟是缺少诚信的表现,资本为了利益,运营者迫于投资方的压力,只能昧着良心去做些不诚信的事
四 垄断是杀熟的一个前提条件,基本市场上就他一家独大的时候,为了利益肯定要剥削消费者,这就有了杀熟!
电商的问题究竟在哪里?
前不久我看了一天调查报告,就是从马云的家乡杭州调查的实体店的一个状况,很多的实体店都关门大吉了,他的原因很复杂,就说今年的疫情造成很多实体店受到了影响,但另一方面就是电商平台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叫停马云的上市公司,这本身就发现了电商平台对现实中小微商的损害,已经到了极其严重的地步,如果继续下去,不仅造成许多小微企业的破产,而且有大量的人员失业,这是一个政治问题,所以进行行政干预,制定反垄断法已经迫在眉睫,这不是小事儿,这是关系到行业发展的生态平衡,也是关系到政治的大问题,中小企业尤其是服务业,他们大多都是在社区里,所以他们的经营活动一般都不通过电商平台,如果把他们的那点儿菲薄的收入都给剥夺了,那会就有大批的城市贫困者,我们在农村,去帮农民扶贫已经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如果促使城市失业人口的增加,那扶贫的任务就没有完成,扶贫的任务,它不仅是农村特别贫困的地区摘帽,而且它也不断地在城市中产生,所以扶贫是一种,长期的任务十分艰巨,据统计调查,中国还有六亿人口,平均每月刚1000多元,生活水平是相当低的,虽然中国产生了数以亿计的中产阶级,但这种贫困的人口在城市里也十分的巨大,所以很多就业的人都是在中小微企业尤其是服务业,本来这些中小企业就受到了疫情的打击,有的房租也交不起,这种税那种税也都是经营非常困难,而电商平台也属于火上加油,当然鼓励竞争是必要的,但也得考虑这些人的就业和盈利问题,这可是一个很大的政治问题,应该得到解决
电商没问题!
但是,阿里巴巴之类科技巨头在吃了国家红利发展后至少有两宗罪:
1、无社会担当:置国家社会期望科技创新利国强民不顾,着眼的是资本无序扩张与资本利益(不要说无担当无气无节没罪,无数革命先烈如你们所想那也不用牺牲自己生命去奋斗,他们为的是什么?!)
2、动摇社会根基:不向上创造科技的无限可能,反而利用手中大数据、流量等科技手段,采用资本运作方式向下与最底层争利,露出资本贪婪的本性与血腥味的獠牙,长此以往必将动摇社会根基,普通百姓隆冬将至…!(别说你没看到,那是你认知不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