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的互联网公司喜欢用大数据杀熟?用户怎样避免和维权?
互联网杀熟很常见,几乎是国内外互联网行业一种常见想象。最早是国外的互联网厂商(谷歌等)利用保存在浏览器上的用户访问信息(cookie)来追踪用户行为,有针对性地推荐相关商品。后来发展到电商网站利用用户行为来针对性地定价,对于新用户或非会员提供较低的价格吸引购买;而对已经形成消费习惯和依赖的老用户,利用老用户的惰性和对网站的信任,制定较高的价格,以获取较高的利润,这就是互联网杀熟。
互联网杀熟在国内表现的尤其过份,只不过以前的杀熟行为比较隐蔽,现在由于大数据技术的发展,互联网公司掌握了越来越多的用户数据,而且能够更好地分析和利用用户数据,这些贪婪的互联网公司有了技术支撑,因而杀熟越来越肆无忌惮。包括滴滴打车、去哪儿网、携程、京东商城……都在杀熟。而终于也有敏锐的用户发现了这些不道德的杀熟行为,在媒体上引起了对互联网公司杀熟行为的批判。
普通用户该如何有效地防范互联网杀熟? 答案当然还是Cookie。 如果在电脑上网,要及时清理cookie,先以不登录的状态到某个网站搜索某个特定的商品,记下报价。 然后再到你经常使用的浏览器上,登录并搜索那个“特定”的商品,对比报价,若后者的报价明显偏高,则你有可能被杀熟了。 其他方法是,让你的好友或者家人进行搜索,再对比报价。当然也有一些奇葩的另类方法,比如有网友总结的,在某电商网站购物时,如果反复地把某件商品添加到购物车又删除,电商网站就会推送降价优惠政策以吸引用户最终成交。
总结,互联网杀熟行为不道德,但如果我们作为消费者小心应对,还是可以避免的。
消费者该如何预防互联网企业“杀熟”宰客?
多赚钱,不怕宰,原来赚100,花五毛,成熟客后,花8毛,赚120块,不怕宰。?
本来不论杀生或杀熟,都是商家无良。在当前中国,互联网行业最大特点是前期投资大。追求短期内招揽大量客户。所以不得不在初期以低价、免费等方式期望快速吸引大量客户。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客户一味追求低价免费,就容易进入商家闭门宰客的套路里。互联网有透明和不透明的一面,信息看似透明,各个用户交易其实不透明。这就给不良商家可乘之机。
再深究,是知识产权保护落实不太到位的结果。由于保护不力,一个好的创意、好的网络平台,能在很短时间内被抄袭,还不用付钱。这个不例举了,随便查有太多了。赤裸裸的模仿、赤裸裸的抄袭,却没有任何限制。造成的现象就是,创意不重要,重要的是谁有资金,谁能短期内把这个创意推广、占领绝对市场,谁就是成功企业了。
所以,这个事情应该是政府和企业来共同管理规范,而不是强加给消费者辨识。这就像强盗抢劫,却要求受害者多注意是一样的。法律,才是最终方法。
连续被支付宝“杀熟”,你有什么想法?
大数据时代杀熟已经无可避免。
毕竟实名认证已经体现在方方面面。
有再聪明的脑袋,也逃不开大数据的如影随形。
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出台相关法规条款,对于杀熟的软件,公司一律重罚。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靠着个人消费者的微薄力量是无法与大企业大数据相抗衡的。
唯有对其严格的制约来限制。
否则,以后一个个待宰的羔羊的我们。
明知道会被杀熟也只能硬着头皮去接受。
真的会很可悲。
我不知道为什么很多人有这种贪得无厌的想法,支付宝是拿了你一分钱吗?大数据杀熟本身就在各个行业都存在,对于新用户有更多更好的福利,老用户相对差一点,其实最明显的杀熟就是三大运营商,很多优惠套餐老用户是不能订购的,毕竟要吸引用户,又不想花太多钱!滴滴、携程、飞猪、京东、美团和淘票票都存在不同用户的不同减免!这基本上已经成为一种潜规则!其实大家气愤的是按照常识老用户应该更便宜呀,我都支持了你这么久,怎么越支持越黑?
很多人表示支付宝新老用户部分服务折扣不同,新年五福都是不用的人很快就集齐了,自己分的红包不够多,支付宝订购酒店价格不同,我的天呀,白送的哎~你去看看微信红包有多少?几分钱!过年支付宝送钱微信送皮肤,我们享受着支付宝提供的便利,还要这么贪得无厌?不爱用你可以不用呗!看淡一点,不要活的那么累!
不要忘了点赞关注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