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怎样帮孩子谨慎处理网络交友问题?
网络有风险,交友需慬慎。
首先感谢邀请,当今网络发达,微信、QQ是最便捷的沟通方式,网上聊天,交友都很普通,至于孩子在网上找对象,也应该有不少 ,我周围就有两个例子:一个是娘家邻居,两个年轻人网上聊天,女孩是保定的,都工作不错,现在已经结婚了,有宝宝了,生活的很好;另外一个是以前和我一起上过班一个女孩,她没事搜索附近人,搜来了一个男孩,是山东的,在附近卖楼房,现在她们也结婚了,看到女孩发的朋友圈,挺幸福的。好多人说网上找对象不靠谱,也不一定吧,不过找对象必须要谨慎是真的,有些男孩或女孩用别人照片与对方交流,等到谈的时间长了,才露出真目,双方都浪费感情,这种情况也存在,我可能不会支持孩子在网上找对象,因为双方各方面条件不一定都符合,结婚是一辈子的事,是两个家庭的事,有些网上交友网站还是可以的,因为都是实名制,比较靠谱,这是我个人观点。
未成年人网络游戏消费怎么维权?
你这个问题有一些偏颇啊。
首先什么是未成年人?是年纪未满18岁的,还是年纪未满16岁的?要知道17 16岁的孩子现在已经有自己的主观意识了。
第2个,家长知道这件事情了吗?还是说有的家长打着孩子的名义在玩游戏,毕竟这个事情很难去判断是孩子充值的,还是家长充值的,取证困难。
第3个现在的网银都需要家长的手机验证码,如果在一个家庭中,手机验证码都能够轻而易举的被孩子知道,这个是不是你家长的有一点点问题。
我们都知道哈,充值的话不可能一一次性就充个10万20万,肯定是几百几百这样的充,如果你充值一次,没有被发现,情有可原,如果你充了10次20次你都没有发现,这是不是也是一个问题?
因为现在的银行卡如果你消费的话,都会收到消费信息的。
我对那些熊孩子一次性因为游戏消费就把父母血汗钱葬送的行为,感到非常的遗憾,这种行为是必须要追究的,这种事情也不在我们的讨论范围之内。
因为如果你的孩子真的把你的钱全部充进游戏了,你又不知情的话,你去游戏找人工客服,有大概几率是能够找回来的。
您好,如果是与未成年人年龄、智力相当的消费行为,是不可撤销的,如果是超出年龄所能承担的范围,可以主体不适格为由主张退还。
如何有效防止学生沉溺于网吧?
作为一名老师,见过很多的学生沉溺于网络屡教不改
所以我也从中得到了很多的经验方法,对好多学生的确出奇的有效
曾经我的一名学生,经常半夜起来独自在卧室玩游戏,星期天大早起还要和同学一块去网吧玩CF、英雄联盟。
切断与网络链接的工具网络游戏与冲浪,这种得到精神愉悦的方式很廉价、易获得、诱惑性极大,而且是青少年犯罪的最主要推手,
所以,对于中小学生来说,首先!必须100%强制切断!
沉溺网络的原因要找到①同学之间需要谈资,很多孩子感觉不玩游戏就没有与别人沟通的能力,他需要周围同学的认可,就像没钱进不去的富人圈。
②留守儿童或爷爷奶奶带大的孩子缺乏陪伴。
③自卑自闭性格的孩子通过游戏发泄情绪。
④内心孤寂,通过虚拟游戏寻找满足感,获得短暂的精神娱乐。
发现培养第二兴趣很重要①是游戏影响了学习,并不是学习成绩差、讨厌学习后去玩的游戏,游戏本来是一种让大众消遣的工具,是大众转移压力情绪的一个寄托。
② 在游戏中能得到认可、虚拟荣誉感,但若把这种寄托换成网球、钢琴、篮球、足球、音乐、舞蹈、武功、外语口语、等,这些活动周围充满了正能量、活力、健康、自由、青春,不仅可以满足心理空缺,也可以促进与人沟通,最重要的是能得到真正的参与感、认可度、荣誉感。
家长的参与是关键①如何发现孩子可能喜欢的兴趣呢?
可能是一部励志的电影、可能是偶然参与的一个小活动、也可能是一个超级喜欢的偶像明星(周杰伦、梅西、俞敏洪等)、甚至可能是一个优秀漂亮的小姑娘,家长要注意观察孩子细节,适时引导、鼓励孩子把寄托慢慢转移。
②孩子就像小树苗,家长引导的方向就是孩子努力的方向,所以,家长要尽早的注意孩子的兴趣发展,避免孩子进入网络游戏的误区。
③共同参与生活、学习、兴趣活动,让孩子知道家长是在乎她的、喜欢他的、认可他的,青少年心理需要安全感。
良性循环①我希望最起码家长要能做到坚持,用行动去感染孩子;
②兴趣就是愉悦的一种方式,希望家长不要刻意的让孩子去考等级证书、拿第一名,这样反而给孩子压力,请改变这种错误的做法。
总结:一、真正走掉那次,关门声最小,很多时候,孩子其实是想得到关怀;
二、在各种求之不得的世俗欲望中,唯有食欲和网欲是最容易满足的,也是最容易吃出病和得网病的。
针对初高中地理学习,欢迎评论关注学霸地理,厚爱!
说真的,每次看到有学校老师去网吧“抓人”就感觉这事儿处理的不对!假如各个部门能够各司其职,恪尽职守,那么这种学生(未成年)沉迷网吧的问题是很容易解决的!
《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条例》第四条:
明确
规定了:网吧的审批经营归当地文化局管,网安治安归当地公安局管,消防归当地消防队管(消防职责是独立于公安的),营业执照注册登记归当地工商局管,涉及的网络经营许可备案业务归当地通信管理局管。
而第三十一、三十二条也有明确的针对网吧允许未成年人上网的处罚规定:
毕竟对于绝大多数中小学生而言,即便是高三的时候往往也是未满十八岁的。也就是说,只要各部分的管理跟得上,那么中小学生只要发现一个在网吧上网,那么这家网吧根据《条例》的规定就可以被吊销《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等于直接把这家网吧变成“黑网吧”,进而关门!
如此简单的事儿为什么会做不好、做不到呢?
实际上现在沉迷网吧的主力还真的不是中小学生。你去大学外面的网吧看看你就知道了……现在其实已经好多了,对于学生而言,最大的危害还真不一定是网吧,我认为是手机!毁掉一个学生最好的办法,就是给他一部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