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过后,电商会不会好起来?
疫情对电商的影响应该是整个行业最小的了,目前主要的影响在于快递的停运,顺丰和邮政也是到5号左右才停运。我认为电商行业在疫情后不仅不会下降反而会取得更大的发展。为什么这么说呢?
1.从运营看,疫情中大部分微商、自媒体运营、淘宝等都是可以正常买卖的,不需要人与人的接触,即使客户签收货物都是用快递柜。大部分人隔离在家采用线上购物形势。
2.我看楼主主要做农副产品和水果,应该是用淘宝类的平台模式,不是采用社区营销模式,所以受影响。其实不是电商行业不好做了,而是楼主的主力产品的销售模式需要进行与时俱进的变化。
3.从社会发展需要看,懒人文化日益明显,随着科技的发展,劳动力的替代比例上升,人的原始惰性是一直存在的,互联网趋势和智能趋势恰恰是最好的证明,后期电商必然会继续高度发展,或者说是基于电商的模式发展。举个简单的例子,互联网的出现冲击了线下实体零售店,之所以是冲击不是取代,是因为无法达到实体店的看得见、摸得着现场产品体验优势,所以出现了直播的模式,解决了客户看得见的问题。所以电商依然会高度发展。
4.软硬件支撑更加成熟。硬件上,互联网硬件经历了由台式电脑到笔记本电脑到平板电脑再到智能手机的快速发展;软件上经历了3G到4G的变化,现在我们迎来了5G的应用。不管软硬件都非常成熟,为下一步电商的蓬勃发展提供了足够的支撑。
以上纯属个人观点,供您参考!
一件事连续做一个月就会变成习惯,连续做三个月就会变成自然而然的事情,现在疫情导致大多数人出不了门,通过网络购物就会变成习惯,疫情结束后很多从来不在线上购物的人将变成网购依赖群体,使得线上市场进一步扩大,至少今年下半年的线上市场会比去年更大。线上本来就一直在蚕食线下的市场,这次疫情更是加快了这个速度。
疫情过后,互联网新零售真的会爆炸式发展吗?实体店该如何应对?
这次疫情不仅仅对于刚刚兴起不久的新零售是一次考验,对更多的线下业务更是严重的打击,对社会分工、商业结构以及劳动关系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就初步显现出来的威力,对新零售来说肯定是积极的影响比较大,是否会呈爆发式增长需要根据国家宏观调控的节奏。中国是一个大国,人口大国、经济大国,任何经济制度都需要考虑其社会影响力,最终达到平衡的、和谐的发展。
同时,我们需要认清什么是新零售,才能正确评估疫情对新零售发展的影响。百度百科介绍:新零售,英文是New Retailing,即个人、企业以互联网为依托,通过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手段并运用心理学知识,对商品的生产、流通与销售过程进行升级改造,进而重塑业态结构与生态圈,并对线上服务、线下体验以及现代物流进行深度融合的零售新模式。而这次疫情对我国社会带来的最大影响就是整个春节,全民在家待了一个月,这一个月催生了网络信息的沟通,互联网信息交换达到了人类历史以来的最高峰值!各种在线教育、在线课堂,在线直播、在线游戏都得到了大大的强化!
对照新零售的百科定义,疫情同样大大促进了在线购物,也就是新零售通过借助互联网的变现形式,因此,疫情对新零售带来了巨大的促进和刺激作用,但是否是爆发式的呢?答案则是:未必!why?因为新零售的核心是生产、流通、销售的重塑,而疫情则只是在销售方面出现了爆发式的重塑,但在生产和流通环节,则产生了大大的阻碍!因为企业迟迟不能复工,生产不能照常进行,物流大部分资源要支援疫区物资供给,同时疫情也限制了物流的正常进行,所以新零售并没有在疫情期间出现爆发式增长,但在疫情过后,大家都恢复了行动自由,甚至体验了被“禁足”的痛苦之后,相当一部分人会更加以线下交易为乐!所以大可不必太担心线下业务就模式终结了。
传统的实体门店在疫情之后,有两类门店一定会报复性反弹,一是美容美发类的服务门店,一个多月在家,大家头发该长长了,膘也养得差不多了,因此该剪的剪,该瘦的瘦;另一类是以餐饮为主的服务类门店,想想一个月的全民下厨,连快餐都没有的日子!有朝一日可以自由选择,三五好友扎堆了,岂有不小撮一顿的道理。
但是,除了以服务和体验为主的线下实体门店,在疫情过后,恐怕就必须要严肃的考虑转型问题了,这次转型主要是两个方面:
1、一定要收缩线下业务,只保留核心价值的业务,砍掉一切不为核心业务服务,占据成本和资源的业务;
2、一定要通过信息化工具实现管理和业务经营的信息化,主动拥抱变化总比被简化淘汰要好。以视频为代表的新媒体推广,已逐步成为主流,传统的团购、分销等方式需要“进化”;
疫情给全人类都带了了不幸和灾难,但也伴随着带来了巨大的时代机会,抓住它,你就是时代的弄潮儿!
网络上曾经流行过这样一个假设,如果把你放在一个物资充足的房间,并有网络和电脑、手机等上网必备的设备之后,可以在这个房间中呆多久?当时不少网友表示,自己能待到“天荒地老”。但是在眼下由于疫情的关系,大多数朋友还真就遇上了这个假设中的环境,甚至物资还不是“从天而降”,而是需要大家自己动手通过互联网等渠道获得。但在保障了足够的物资之后,这段漫长的空闲时间里,精神需求似乎成了一个填不满的无底洞。
【20年前的互联网,面临“生存”危机】
在1999年由国家信息产业部推动,由《人民日报》及梦想家中文网在内的多家媒体主办的“72小时网络生存测试”,在北京、上海、广州三地招募志愿者。这场时隔20余年的测试里,主办方提供可一张有床的房间、拨号网路、手纸,以及1500元的现金和1500元的虚拟货币,唯一的要求是测试者在72小时内不能开这个房间。如今看来,这场测试是否有着强烈的既视感。
当时这场测试引发了很多的讨论,而最初很多网友认为72小时很容易撑过,并且由于主办方并未设定太多的限制,所以完全可以在网上购买生活物资,甚至直接联系熟人帮忙送物资也是可以的。但当时的测试结果却大大出乎外界预计,年仅18岁的志愿者“雨声”由于只有3个月的网龄,所以在难以获得外界援助的情况下,最终在忍受25小时的饥饿之后递出了“投降”的纸条。
不过当时也有相当一部分的挑战者,借助在官网上设有链接的送餐永和豆浆解决了最初的“生存危机”。而除了购买食物之外,由于挑战资金在当时算得上是相当充裕,所以很多人甚至还置办了新衣服、床单,以及无绳电话等物资。在解决了基本需求之后,当时的挑战者开始想方设法消磨时间,尽管彼时网络上的内容也算丰富,但挑战者依然渐感乏味,一位女挑战者在邮件中则写到,“越来越没劲”,以及“还有半天就可以释放了。”
【相似处境,从“艰难生存”到“无聊经济”】
再把时间转回现阶段,从一定程度上说,许多朋友近来似乎也正在接受一场条件相对宽松的“互联网生存测试”。而在当下由于互联网行业的发展,尤其是电商、外卖、跑腿等业务的逐渐完善,足不出户获得生活物资对于许多人来说,已经不再是无解的难题,更不需要天天指望着永和豆浆。但是在满足了物质需求之后,大家在精神需求方面似乎也变得更加迫切的需要解决了。
2月8日,上海一家酒吧在抖音上做了一场舞台直播,直播间内累计在线人数超过121.3万人。很快,在快手上也发起了“不如云蹦迪”的活动,不少酒吧纷纷入驻其中。而我们则仿佛能看到了这样一个场景,一边是在冷冷清清的现实环境中,DJ在镜头前喊出“让我看到你们的双手”,但屏幕另一头瘫坐在沙发上的观众,则犹豫着此时是该自嗨,又或者当着家人继续维持面无表情的状态。
除了“云蹦迪”之外,在网易云音乐平台上则还举行了“卧室音乐节”等活动,部分网友(以及家里的猫)的“睡觉直播”也出乎意料收获了大批观众。似乎一夜之间,什么百无聊赖的行为只要被放到了网上就都能收获大量的关注。而这些突然崛起的线上活动,固然被业内吐槽为“无聊经济”只能昙花一现,但即便是只有短暂的“走红”也足以证明,这些“无聊经济”背后所反映出愈发变得强烈的用户需求。
【各行各业必须面对的“云互动”趋势】
诚然,现阶段很少有人真的会觉得根基不稳的“云蹦迪”等无聊经济能撑过疫情结束,但即便没有此次的疫情,也确实有越来越多的行业开始以各种形式的“云互动”出现在大家的视野中。诸如去年双11期间已经开始试点的银泰导购直播项目,据悉在此次疫情期间,银泰导购在家直播导购累计时长已超过10000分钟,累计观看量超过10万人次。而说到导购直播,或者说是直播电商,相信大家也已经看到了此前的蓬勃发展趋势。
事实上在这20年间,整个互联网发生变化的不仅仅只有用户上网速度的提升。事实上各种行业类似“云互动”的出现,也反应出越来越多的传统商业模式或为求生、或为发展,已经越发重视业务的线上与线下打通。
20年前的互联网,用户仅通过拨号上网“求生”会面临各种各样的困难,无疑是因为当时立足于线上的诸多服务还没有发展壮大,而传统线下商业也尚未打开那扇通往互联网的大门。但在互联网高速发展20年之后,如今我们不仅能通过网络了解外界的实时资讯、下单各种生活所需用品,甚至还能借助互联网追寻越来越多的精神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