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110反诈骗中心
发现诈骗事实或者诈骗嫌疑人的,应当及时拨打110或者到公安机关报案,由公安机关立案侦查,追究行为人法律责任。
对于利用网络、电信从事诈骗活动的,建议通过12321举报中心进行举报,防止更多人上当受骗。
公安机关网安部门提醒广大群众,要切实提高网上安全防范意识和防范能力,并积极举报网上违法犯罪线索,携手共建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网址:www.cyberpolice.cn。
电信诈骗用什么高明手法成功案例
过去的一年,全市电信诈骗案发案前六名分别有哪几种?它们分别有什么特点?市民应该如何防范?昨日,佛山警方盘点2014年我市电信诈骗案,告诉你一个想不到的骗子江湖。
警方发现,电信诈骗案的嫌疑人作案主要有以下特点:一是科技化程度越来越高。除了用高科技设备或产品外,还运用网络“变号”、短信群发等现代科学技术和手段;同时为了使虚构的事实达到逼真的效果,嫌疑人还通晓网络、电脑和银行卡等知识;二是作案手法更新快。电信诈骗产生以来,作案手段一直更新升级,种类繁多、形式多样,包括冒充公检法工作人员、猜猜我是谁、退税、中奖、网络购物等近30余种形式;三是产业化趋势明显。电信诈骗团伙职业化特征十分明显,出现了“公司型”结构,设有技术、通信、银行、洗钱、资料、后勤等部门。
被侵害的群体具有广泛性和不特定性的特点,嫌疑人漫天撒网,主要利用受害者社会面窄、生活圈小、信息量少、心理承受能力差、警惕性不高等弱点实施诈骗犯罪。从地域分布看,人口集中、经济发达的镇街,如禅城张槎、南庄,南海桂城、大沥、西樵,顺德大良、容桂、陈村,高明荷城,三水西南等镇街发案较为集中。
数读
警方通报,2014年全市共发生电信诈骗案9400多宗,涉案金额2亿元,其中有10宗案件事主被骗金额均超过100万元。全市公安机关年内共打掉电信诈骗犯罪团伙79个,逮捕嫌疑人380多名,破案2100多宗。
警方提醒
防骗牢记“三个凡是”
“两多两少”:凡事多一分冷静,少一分急躁;多一点务实,少一点贪心。
“三个凡是”:凡是自称行政、执法部门(例如公安局、检察院、法院、社保局、财政局、税务局)来电要求转账、汇款的都要警惕;凡是未经认证的网站发布购物、购票信息的都不要相信; 凡是通过电话、网络等方式要求转账、汇款至陌生人银行账号的都可能是诈骗。
电信网络诈骗案件中哪些作案手段比较多?
8月2日,从全省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工作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全省公安机关2018年上半年共破获电信网络诈骗案件3536起,抓获犯罪嫌疑人2693名,同比分别上升17.3%和49%;止付金额8.9亿元。据统计,今年以来,共拦截诈骗电话162.6万条,关停涉案电话1901个,成功劝阻受骗群众3.9万人次。
省公安厅刑侦局副局长、省反电信网络诈骗中心负责人靖涛介绍,诈骗分子紧盯人民群众“钱袋子”,时刻关注社会热点,不断翻新手法,精心设计骗局。近期,六类诈骗手段多发易发。
网络刷单诈骗案件发案数占总量的28.5%,在各类电信网络诈骗案件中居于首位。特别是以在校学生为主的年轻人、无业或低收入群体,占此类受害人数的90%以上。诈骗分子在受害人完成前几单任务后会很快发放“佣金”获取受害人信任,之后再以高额报酬为诱饵,诱使受害人继续刷大单。随着受害人刷单数量和金额的增加,便以系统、网络等问题为由拒返本金及佣金,并要求继续交易才能归还,一步步诈骗钱财。
其次是贷款、办理信用卡类诈骗。此类案件呈上升趋势,发案数占总量的14.2%。诈骗分子通过建立虚假网站或通过短信、邮件群发信息,称可为资金短缺者办理信用卡、提供贷款,且无需担保,方便快捷。一旦受害人信以为真后,便以预付利息、保证金等为由实施诈骗。
第三类是金融投资诈骗。此类案件的社会危害性比较大,被骗资金多,占所有案件涉案总额的12.7%。此类犯罪一般采用公司化运作,往往打着合法公司的招牌,勾结网络软件公司在互联网上搭建虚假的大宗商品、农产品、贵金属、证券等投资交易平台,虚构物品、证券交易,以高额回报为诱饵诱骗客户投资。
第四类是冒充熟人诈骗,发案数占总量的9.4%。骗子通过QQ、微信等即时通讯工具,冒充受害人的亲戚朋友、同事、老师等熟人,以遇到急事、还钱、交学费、代购等借口,编造各种剧情,要求受害人转账汇款实施诈骗。
第五类是网购退款诈骗。此类案件针对性较强,一般针对喜欢在网上购物的群众。犯罪分子事先通过非法途径获得大量网络购物客户信息,实施精准诈骗。
第六类是冒充企业领导诈骗。这类诈骗数额通常较大,被骗上百万元,甚至上千万元的案件时有发生,主要是针对企业的财务人员进行诈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