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做电商水果生意怎么做
1、确定供应链
供应链是非常重要的,您需要确定好是自己基地找货还是别人供货。前者需要实地考察,熟悉受过特性与季节性变化,同时还要自行确立包装以及自动安排进货任务,控制库存。后者需要考核供货商家,预测非标准化产品的市场。无论你用哪种方式都不可避免的,要在控制供应链方面交学费,甚至要面临产品溢价的诱惑。
2、做电商水果注重流量
做任何生意都要借力使力,电商十分重视宣传效果。建议使用微商常用的方式,比如微信【扫码关注、小程序、朋友圈】宣传、借助本地QQ群借力使力启动自己的创业项目、上淘宝注册第三方商家、或者和大品牌合作。
3、配送能力强
不赘述,水果配送越快越好。
只卖一种水果的利弊是什么?
利:水果市场的毛利还是相对可观的,传统供应链环节每一批发层级大约都会有10-20%的利润,如果有理想的直采地,那么你就可以直面B端客户,通过减少中间供应链环节获取的利润。而只卖一种水果不仅减少了挑选水果、供货商的人力成本,还做出了超细分平台,损耗量也比较容易控制。没销售完的单品水果还可以卖给各种蛋糕店、奶茶店。
弊:水果的季节性是比较麻烦的问题,所以多数卖单品水果的电商都是地区季节性变化小的区域。另外,只卖一种水果对整个水果市场的认知要求很高,一种产品定“生死”,风险也会比较大,而且更注重流量,因此在宣传上要花大价格。
十大农资电商排行榜(中国2015年度)谁知道?谢谢
综合评定结果如下(仅作为参考):
阿里旗下阿里巴巴平台(综合性电商平台)
京东(科技类电商龙头)
阿里旗下淘宝网(c2c综合性电商)
拜农旗下拜农网 (创新性农资网购平台)
辉丰股份旗下农一网(农药类电商)
云农场(化肥类电商)
顺丰投资的易农优选(综合性农业电商)
种地宝(土地流转电商平台)
村村通(圆通投资)
阿哥汇(云南阿哥控股投资)
水果批发行业的经典品牌有哪些?
水果行业并不像大家想象的那么美好。水果属于生鲜行业,在生鲜这个市场仅有1%的能盈利,其余的都在亏损或者不赚钱,因为生鲜必须走重资产的模式,供应链,物流,仓储都是一个很大的考验,而且很烧钱。被认为一个很难赚大钱的行业,诚实果品在水果行业玩得很溜,而且还赚钱。单店一天的营业额多的可以做到十几万。一年开20几家200到400平米的加盟店。在大部分人都不看好的行业,诚实果品是怎么做到的呢?又是怎么玩的呢?诚实果品的水果店不是大家常见的市面上的几十平米的那种水果店,而是一个300平米以上的水果店,主要开在社区附近,装修比较简单。他的经营模式非常的先进,而且在现在的发展状况来看,还是十分有前景的。
本色鲜果和电商的区别?
负重前行的水果电商
仓储和物流特烧钱
尽管水果市场的万亿前景吸引着人们前赴后继地卖水果,但真正投身后才发现,卖水果尤其是网上卖水果并不是件容易事儿。
这些年烧钱成为水果生鲜电商的标签。天天果园市场总监陈嘉杰对北京晨报记者表示,水果电商烧钱主要在基础建设上,主要是仓储和物流,“而且不烧不行”。陈嘉杰感慨道,从市场份额来说,水果电商现在是蓝海,而从进入门槛来说,水果电商已经变为厮杀激烈的红海,因为几乎所有的生鲜电商都是重资产模式,大家都在负重前行。
“做生鲜电商的老板们有一个相似的困惑,就是一不小心就把模式做重,比如最后一公里的配送原本外包给第三方配送企业,但却发现成本不但没降低,配送效率反而降低了,于是还得自己来,所以重资产运营并非个人意愿所决定。”新农商学院创始人辛巴指出,因生鲜行业的特殊性,现有的生鲜电商们一般都是把“上游+下游”一起做,基本都成了全产业链模式。
贴着成本线开打价格战
电商们基本都在赔钱赚吆喝
更为残酷的是,为了抢占市场份额,生鲜水果电商的价格战愈演愈烈,“生鲜电商价格战是贴着成本在打”,陈嘉杰对北京晨报记者表示,价格战进一步压缩了利润空间。
一个生鲜电商负责人算了一笔账,以荔枝为例,进货价5元/斤,网上售价6元/斤,看似利润率达20%,但20%以上的货物在进货过程中就被损耗掉了,加上人工、物流成本,利润率微乎其微。运送不到40元的一单货,快递费就要20元。加上愈演愈烈的价格战,生鲜水果电商基本都在赔钱赚吆喝。
2012年被誉为生鲜水果电商元年,本来生活、沱沱工社、顺丰优选等一大波垂直生鲜电商横空出世,优质水果成了最大的卖点。过去几年不断有新玩家加入,也有老玩家轰然倒下。业内人士指出,倒下以及濒临倒下的生鲜水果电商大多数经营不善、内部管理出了问题。“仓储物流的投入是基本的,不烧不行,现在价格战特别凶猛,使得一些生鲜电商现金流上出了问题,投资人看不到核心竞争力,也不会继续跟进。”一名业内人士对北京晨报记者表示。
盈利成为普遍性难题
最大的水果电商都没能盈利
高投入、价格战,再加上生鲜电商天然的“硬伤”,使得盈利成为生鲜水果电商的普遍性难题。辛巴总结称,生鲜电商有“两高、两难、两低”的特点,体现在生鲜损耗高、配送成本高;商品组织难、仓储配送难;溢价能力低、客户粘性低。
天天果园的2014年业绩显示,其全年销售额突破5亿元,与2013年相比增幅达150%,天天果园预计2015年的销售额还将同比增长一倍以上。其中,2015年1月单月的销售额已破亿。即使创始人是做水果起家,即使成为目前国内市场份额最大、销售额最大的生鲜水果电商,天天果园仍要直面盈利难的问题。陈嘉杰对北京晨报记者表示,天天果园目前还没有盈利,“短期盈利并不是主要目标”。
事实上,目前还没有一家国内水果电商声称全面盈利,经营亏损者仍占据行业的主导。业内人士指出,目前行业的毛利率停留在20%的水平,除去人工、包装、物流费用,实际利润率在10%以下,而前期的投入又是巨大的。
尽管水果生鲜电商的竞争十分残酷,出于对市场前景的看好以及卡位的需求,还是不断有巨头进入该领域。上周京东宣布战略入股天天果园,天天果园相关负责人对北京晨报记者表示,京东的物流是强项,京东的战略入股能将京东物流和天天果园仓储结合,将销售模式快速复制到全国市场。京东入股后,天天果园仍将保持独立运营,官网的销售还是独立进行。
北京晨报记者 陈琼
专家说
一定要先让消费者尝到甜头
“改变消费者的购买习惯,一定要先让消费者尝到甜头。”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郑风田对北京晨报记者表示,生鲜水果电商的烧钱大战很正常,就像打车软件的烧钱大战一样,都是必由之路。
从业者说
大家在共同教育市场
在陈嘉杰看来,现在的所有生鲜水果电商都在赔钱教育市场。“现在传统零售商也可以送上门,电商重要的门槛是信任”,陈嘉杰指出,超市的销售行为永远是把快到保质期的产品放到前面,而生鲜电商和水果精品超市则带来了传统水果销售模式的碰撞,在他心目中,水果电商与线下水果超市并不存在那么直接的竞争关系,“大家在共同教育市场,消费者不只停在苹果香蕉梨的阶段,我们都是市场变化中的受益者”。
北京晨报记者 陈琼
相关新闻
一大波创业者入局水果电商
一大波创业者来了!
褚橙、柳桃、潘苹果走红后,一大波创业者开始涌入水果电商行列。“他们的创业动机,大多认为获得了有品质优势的鲜果资源,或是在网上有一定流量。不过,在实际发展中,创业者们逐渐发现,BUG(漏洞)很多。”一位业内人士说道。鲁振旺无疑就是其中一员。
鲁振旺在进入生鲜电商领域前,是互联网分析师,万擎咨询的CEO,如今却为了卖大桃、荔枝全国跑。“电商发展到今天,我判断,只有生鲜还能有超过100%的增长。我会用自己的电商经营理论,来打理这块试验田。”当时拥有20余万微博粉丝的鲁振旺说。
“虽然增速很快,但其实存在难点,比如行业标准化——水果和水果的口味不一样,很难做一个统一的评判标准,此外,对于水果的溯源、上游市场的质量监控,都还需要进一步加强。”鲁振旺说。
除了这些,摆在创业者面前的还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流量。“尤其小卖家,如何获取流量是决定生死的一个坎儿。”鲁振旺告诉北京晨报记者,其经营的鲜果电商目前的日浏览量约为700,若按转化率6%的标准来计算,不算人力成本也很难持平,更不用说盈利。
除了创业者外,在水果电商领域最为重头的参与者,当属阿里、京东等巨头平台以及二线的1号店和本来生活网、沱沱工社、我买网等垂直电商。2013年,时任美国驻华大使骆家辉亲自站台,在天猫推广美国车厘子获得空前成功。水果特卖带给天猫和阿里的不仅是眼前的利益,不久前,韩国政府就宣布在天猫建立韩国馆,之后韩国的农民可以直接将水果搬到天猫上卖,就如当年卖美国车厘子一样。
在电商们看来,网上买水果将成为下一代人的消费习惯,前景十分美好。而进口水果的消费者还被看作是具有消费能力的优质客户群。同时,生鲜具有的频繁购买属性,也符合电商们大力发展移动端、O2O业务的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