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玩鉴定怎么入手?
古玩鉴定1是科班,2是自学。科班是细统的专业学习,这是知识层面上的认知理论不可少。但实践很重要,理论加实践是鉴定的基础。
自学,过去古玩行是师付带徒弟,师付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全凭个人努力。现在自学成材者也有,要想自学可买本古玩指南(赵汝珍)好好读读,理论知识有了,再去博物馆看实物,去古玩市场作功课练眼力。(看假货,与博物馆的展品有何不同)。文革后为培养文博人员出了一套教课书,是给文博专业人员学习用书。(文革期文博人员断档)是自学鉴定的好教材,分为博物馆学,书画鉴定,青铜器鉴定,瓷器鉴定…。过去搞古玩鉴定多是自学成材,现在古玩鉴定一是科班出身,二是自学成材,其它还有家传但家传必竞还是少数。自学市面上的专业书不少,但良莠不齐。讲专业知识的不多,戏说成分占多数,购买时请留神。上手,练眼力全凭个人。古玩行流行一句话说的好,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说的就是自学道路上的艰辛…。
主要看你是走哪个领域,找对领域专攻一项。学得太驳杂只会多而不精。
出游逛古董市场的时候,你无意间发现一件真品青花瓷,你会怎么办?
看来外面的世界真比家里精彩,逛一圈就能被馅饼砸中,太幸运了!只要货真价实,岂有不要之理。这种事情真的会发生吗?我觉得不靠谱,可能接不到馅饼,反而被天上飞降的馅饼砸晕。
时间不对早已过了捡漏的年代,如果在十几年前,我相信这样的事,那时候人们开始注重收藏,知道家里的一些东西能卖个好价钱,拿出来换现金。特别是城市改造那几年,平房拆迁时很多家当没地方搁,都拉出来贱卖。很多人对古董了解不多,尤其是瓷器,种类繁多,官窑的,民窑的,后仿的,乱花迷人眼,但那时真货也多,你只要找点毛病,就能砍个合适的价格。有一回我住的胡同拆迁,看到有个小观音瓶随便扔在纸箱子里,和主人商量几句,30块钱就入手了。虽然是清末民窑,现在没这机会了。
地点不对现在想捡漏也不能去收藏市场,鉴宝节目泛滥后,给人的印象是随便扒拉一下就能整出个几十万、几百万元的宝贝,不管懂行的,还是不懂行的,没事都往收藏市场跑。
俗话说买的没有卖的精,收藏市场红火后,现在摆摊的基本都是行家,对手里的东西门清,你想从他们手里捡漏,比登天还难。真东西价格直接到顶,让你看着手痒,买了心疼。
另外近几年出来很多是高仿品,仿造手段非常高,就拿瓷器来说,随着烧瓷、化学试剂和电脑技术提高,高仿遍地都是,现在根本不需要埋地下了作旧了,化学药剂一泡,不用仪器,专家用肉眼也难分辨。更不用说老胎新彩、老胎接底,老胎后款、二次入窑等手段,一件能骗得你几年缓不过气来。
清明节前在古玩摊上看了个碗,豆青色,釉质肥润,釉色均匀,釉面有细小开片,摊主说是宋朝的东西,开价1万元。我问他:“是汝瓷?”他却绕开提问夸奖我说:“你是行家,你自己看。”遇到这种情况要留神了,因为收藏市场有个规矩,只要卖家没有信誓旦旦说东西是真品,买家买错了叫打眼,责任自负。
索赔难旅游期间买到真古董那可是锦上添花的事,千载难逢的机会被你遇到了,确定是真品,价格高也要纳入背囊,一趟旅游,收获双份快乐。
但旅游期间买到东西索赔难,特别是在古董市场,没有发票,没有购物凭据,如果你买到假货,只能自认倒霉。
作为一个古董收藏玩家,除了鉴别水平外,必须有一个好的心态,谨慎出手,打了眼只当交了学费,不必太在意,仿品拿回家当个工艺品也不错。
谢邀。
那能怎么办?我又不是古董商、更不是古玩爱好者,只能看看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