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买就剁手!如何保持更健康的心理状态面对「双11购物节」?
马上又是「双11」了,你最近是不是被各种红包和广告的信息搞得非常烦(激)躁(动)?一手掐着时间一手握着鼠标蹲在计算机前,双眼炯炯有神地盯着屏幕,熬到凌晨,只为那四个字「付款成功」?
为什么我们到了双十一就特别想买?先来做一个小调查吧↓
你为什么会想辛辛苦苦参加双十一活动(多选)
1.某些广告宣传太有诱惑力,抵制不了
2.单身
3.大家都在买,我不买就吃亏了
4.穷
5.应该以后会用到的,囤货
6.单身+穷
你选了哪一个选项?不过无论口头原因是什么,在心理咨询师的眼里就是以下类型:
1.平时压力过大,却又没有地方可以发泄,于是通过购物进行情绪宣泄;
2.内心不够强大,抵抗不了某些广告宣传的诱惑;
3.内心空虚无聊,所以通过购物来填补空虚,其实买的都是没太大用处的;
4.想通过购物来彰显地位、提高自信,并通过炫耀行为来实现内心的满足;
5.纯粹只是因为想要占有某样东西。因为当某件东西被自己所占有的时候,是有成就感的。
6.从众心理,因为周围会有人讨论,然后总觉得这个便宜,怎么能吃亏。所以当大家都在讨论买什么的时候,之前购买欲望没有那么强烈的人也会产生欲望。
7.缺乏安全感,总觉得这个会少、那个会少,于是要囤货。
无论怎样,结果就是,每年的「双11购物节」很多人不管自己是否真的需要,没经过深思熟虑之后就冲动下单,有时候抢回一些未必能用上的东西,有些货送到后甚至都没打开就被塞进了衣柜,很多衣服买回来根本就没穿过。在购买之前还是先审视一下自己的内心,毕竟花的也都是你们自己的钱啊!!!
那么「双11购物节」到底好不好?
其实在我们大脑中有一个系统叫做犒赏系统,它包括了许多构造,像是前额叶、海马、伏隔核等等,这些构造互相之间是有连接的,这其中会释放一种物质,叫做多巴胺,当多巴胺释放出来的时候,我们就会感到快乐。这跟我们为什么会很辛苦也要做一件事情有关,简单地讲,就是某件事情启动了我们大脑中的犒赏系统,释放了多巴胺,于是我们从这件事情中体会到快乐,于是我们下次就还想去做这件事,再去从中体验到快乐。如果「双11购物」能够让你快乐,那么就是大脑中的犒赏系统在发挥作用,这很难定义到底是好还是不好。
犒赏机制其实是我们人类进行学习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机制。
通过犒赏,我们学会了什么事是好的,是可以做的;通过惩罚,我们学会了什么事不应该做,做了会受到惩罚,不能做。如果我们回到几十万年前,生存条件非常恶劣,想要活下来就得知道什么东西可以吃;什么东西不可以吃,什么地方很安全,什么地点又是危险的,而这就是靠奖惩机制完成的,这套机制是在强化我们的学习和记忆。
有心理学家曾经指出,与彼此互相联结,是我们人类的重要需求。当我们身心健康时,我们会与周围人建立起和谐的关系。然而当我们因为种种原因,像是生活的苦闷或是工作的压力,无法与身边的人建立起联结时,为了舒缓压力,可能产生与其他事物相「联结」的需求。这些事物可以是烟草、酒精、甜品,也有可能是网络购物。
「双11购物」作为一件具体的事情来说无可厚非,但是如果购物成瘾,或者是超出自己承受能力的购物,就是一种失去联结的补偿行为。对于这些人,他们需要亲友的支持。作为亲友,你需要帮助牠从失去联结的状态中走出来,给予他无条件的爱,让他们知道还有很多其他事情可以做。
过犹不及的道理想必大家都明白,但是该如何把握好,就要探问内心,搞明白什么才是自己真正需要的,找到真正的需求才能控制住无止境的欲望,人生需要断舍离,让生活减少压力,轻松达阵。
舍弃不需要的事物,夺回被占据的时间和精力,换回一个清净、自在的身心才是更为健康的生活方式,同时也可以更了解自己,更有自信,有更多的时间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哪些日常生活中可能会「上瘾」的事情需要警惕呢?其实「上瘾」在学术上一般被称为成瘾或依赖,它可以简单分成两种类型:
一类是物质依赖:
像是酒精、咖啡因、镇静剂、催眠药和抗焦虑药、兴奋剂和烟草等。
另一类与某些行为相关:
像是网络成瘾、运动成瘾(比如健身、跑马拉松等)、购物成瘾、游戏成瘾,乃至还有人对痛感成瘾,这些行为成瘾是否算得上精神障碍,目前争议比较大,还不能完全算是「疾病」,但是需要引起关注。目前,行为成瘾只有赌博成瘾被纳入现阶段的国际诊断标准。
最后还是要提醒大家:双11购物一定要买自己需要的,理性消费、货比三家,不要光顾着省钱打折而忽略商品本身的质量。
最后提前祝大家双11剁手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