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十一促销,利用了人们的哪些心理,我们应该如何做到理智消费?
每年此时,双十一的宣传如火如荼,似乎,你不双十一,你就OUT了!似乎,你不双十一,你就亏大了!
第一年双十一启动,大家很新奇,好奇心理,新鲜,很正常。此去经年,年年如此,大家见的多了,知道了一些门道。
其实,双十一,不过是精心实际的一场套路而已。
双十一,抓住了人性的那些心理特点呢?
1.求便宜心理
求便宜心理导致冲动购买的行为。基于求廉心理,许多消费者都认同了双11这种促销行为。他们普遍认为网上商品的价格低于实体店,双11的价格是一年以来最低的。
虽然大家心里明白价格中“水分”的存在,但很多消费者都怕自己吃亏,于是便易受低价诱惑产生冲动购买的不理性行为。
2.稀缺性心理
当人们感到自身基本的需求,如爱、食物、金钱或者时间被剥夺时,就会造成焦虑和担忧。我们天生就会在感受到稀缺的威胁后变得害怕、焦虑。这种来源于稀缺的焦虑感干扰了我们的动机,使得我们在面对诱惑和冲动时变得更脆弱。
由于被浓厚的节日气氛所影响以及“仅此一天”,“秒杀”等口号所鼓动,对价格极为敏这种由求廉心理导致的主动参与行为成为双11各大电商集中进行促销活动的市场基础。
3.从众心理
消费者的很多购买决策,会表现出从众倾向。
比如购物时喜欢到销量大、评价高的店铺。双11期间很多商铺利用网购消费者的这种从众心理,充分展示以往消费者的评价、社区论坛和商品咨询等信息,吸引后随消费者与网络购物。
很多消费者因为他人的影响产生了冲动的购买行为,双十一惊人消费数字的背后是消费者盲目跟风网购的从众行为。
4.社会认同心理
当人们看到自己的同类在购买或使用某种产品时,这会对他们的购买行为产生正面影响。
从营销学的角度来看,社会认同就是看到你的同类在使用并且享受某种产品和服务时,你也想要获得同样的体验。
如果一位消费者觉得他的同伴们都认可一种产品或服务,他就会对之更加信任并且同样想要去认可它。
4.其他隐含感性心理
感性消费,它是指消感性消费更注重心理满足,如精神的享受、情感的体验,攀比,虚荣和时尚潮流等,这些都是消费者购买决策的推动因素。
结论
人类在消费的时候,始终遵循,感性与理性的双重作用。要么是感性主导下的理性消费行为;要么是理性主导下的感性消费行为,并往复循环发展。
正常情况下,人类的消费行为通常表现的都是理性主导下的感性消费行为。即理性表现为显性,感性表现为隐性,但感性一直客观存在。
当人类的消费思想受到外界消费环境引导和干扰的时候,往往就会表现出感性主导下的消费行为,此时,感性是显性,理性是隐性。
在实践中,心理、营销学家通过对不同消费现象的总结,发现,当消费行为满足生理和原始需求的时候,往往就会出现感性主导下的理性消费行为的发生。
双十一,就是某宝们,深刻研究洞察了消费者的消费心理和行为模式后,利用人性的某些特点,弱点,静心设计出来的消费场景和套路,造了个双十一的概念,占领消费者的心智,让大众入局,在特定的场景引爆人类原始需求和生理欲欲望。
而且,在整个诱导过程设计,不显山露水,让本性在不知不觉中显露出来,主导消费行为。
搞营销和心理学的朋友们,大部分都明白以上道理,很多人都是人性和心理操控的实战派。
双十一,是一个所谓的促销活动日,更是一场精心设计的操控人性的游戏,明白了这点,作为普通消费者,你还会跟风入局吗?
双十一促销,利用了人们的自恋心理。
五花八门的购物节,双11,双12,年中大促,圣诞豪礼,都在告诉人们,你很特殊,所有花在你身上的钱都是值得的!你可以随意的借贷来买名牌衣服,买最新色号的口红。你可以零首付就能开上自己想要的汽车,不用再通过漫长的等待和工作就可以立刻享受最新的电子产品或者出国旅游。再加上现在的消费广告也在无孔不入地迎合人们的自恋心理。比如红遍全世界的星巴克,能调出1.9万种不同口味的搭配方式,即使你想要来一杯口味刁钻的卡布奇诺,加脱脂奶,五勺糖,不要咖啡因,服务员也会想尽办法满足你。
宽松的信贷环境加剧了过度自恋者的自我膨胀,人们不再想着怎么挣钱,而是想着花钱,通过宽松信贷购买那些实际上买不起的东西,认为自己很富有、很成功、很特别,直到下期信用卡账单到来,然后又开始一个新的借贷轮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