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马逊水军泛滥,一条假好评15欧元,你怎么看?
在悟空问答上的581个问题,只写接地气的科技内容,欢迎关注。
怎么看?我只能说互联网从来都不是一个公平竞争的地方,大的资源平台干掉小的资源平台轻而易举,无论是卖什么东西。
商家、顾客、平台因为过去学生时代也接触过不少网络刷单的遭事儿,这里可以简单铺开了说一下。
商家为什么要找人刷单?你以为店主想找人刷单啊......需要联系专门的刷单团体,需要谈好价格(一单5-100元之间不等,看商品价格和具体需求),需要时不时监控一下刷单的进程是怎样的,还要安排人发空包裹。而且稍微操作不好被平台发现,就要扣分扣钱,严重的直接就封店了,封店对于卖家来说不是再开一个那么简单,你之前所做的努力也就全没了......
有的人为什么要接刷单?当然是赚钱啦,都是要恰饭的。但是刷单好不好做,坦率的讲,并不容易......首先每个账号每天下单的数量是有限的,一般下5个单就是极限了,否则也会被平台判为刷单号,因此职业的刷单从业者手里一般都是几十上百个淘宝账号;同时刷单需要交易,需要本金,你不准备个十几万做本金,这么每天接几十单刷?;而且还要满足客户的要求,要从某个链接进去,要浏览哪些商品,要做什么动作,模范一系列正常购物才能下单购买......真的,一般人还真没什么耐心做这个事情......平台为什么要容忍刷单?其实大家都知道,刷单已经不是行为准则的问题,而是触犯法律的问题,当年杭州的一家专门做刷单的公司,总共获利7亿多元,按照每单赚10块算他们都刷了7000万单......因此真的不是平台不想管,而是根本管不过来......(那些说平台故意放任刷单的也是傻,谁能告诉我,刷单这件事对商家、顾客、平台,哪个人能获得真正的好处?)
电商资源的分配不均那么我们回过头来说,为什么商家要找人刷单?原因真的很简单:不刷单,商品完全没办法卖出去......
一方面是用户行为,即便现在很多人都在说“不要相信评论!”,但是你不得不承认,绝大多数用户在网购这件事情上,还是以看评论为主要评判依据的。所以说对于一个商家而言,如果新上的商品没有销量,没有评价,绝对不会有顾客来当小白鼠。这是人性。
一方面是平台的机制,对于平台来说,当然是希望把最优质的商品推荐到首页,让更多人知道。但是......怎么来评判这款商品到底是好是坏?全网几百万件商品,不可能一个一个查吧?那就只能定一些标准,什么店铺评分啊,商品购买数量,整体的评价等等。这样一来,如果商家想要快速做起来, 必须要通过刷单这样的行为,当然还有跟土豪的,就是买直通车或者直接买个信誉超好的店铺。于是乎,这样就产生了一个死循环,平台通过一些机制来判断店铺和商品好坏做推荐,商家为了有更多曝光量需要积累销量和评价,而新上架的商品不可能有销量和评价,这就是一个正循环的过程......
关于亚马逊这一次亚马逊出事情,不用多想,其实就是当年在国内平台操作的那帮人,跑到国外去操作了。国内几个主流的电商平台,新店主是很难运营起来的,每个品类都有自己的头部店家,这一点就像是自媒体平台的现状一样,大多数流量都积累在头部的账号当中。
再加上国内还有社交电商这样的平台诞生,对于商家而言,既然国内商品这么物美价廉,那就干脆卖到国外去不就好了?就是这个逻辑,同样是电商平台,它亚马逊就一身清白了?不见得。只不过说,一条假好评这么贵,因为真的会给你寄一个产品过来而不是空包裹,商家成本还是很高的。
其实今年亚马逊在个人电商领域全面退出中国市场,基本上就证明了电商行业国内几大巨头的垄断之势。亚马逊的未来主要是以跨境电商为核心业务树立壁垒,但是这次刷单事件曝光(其实上周就有专门刷亚马逊单的公司找到过我们公司),只能说提醒各位在亚马逊购物的小伙伴,不要上当受骗。
其实在我看来,无论是过去刷单,还是现在网红带货,这样的模式迟早会崩盘,当制造产品的人不是赚钱最多的人的时候,当大多数利润都被广告主、流量拿走的时候,这个行业基本上也就到了敲响警钟的时候。实体产业,才是支撑经济的命脉。
感谢您的阅读!亚马逊恐怖不知道国内水军的“价格”。这事要放在国内,估计一批百万富翁会产生。
如果打包,亚马逊500条好评5000欧元(3.8万元)!这怎么感觉又是一个新的“就业”方向呢?当然,我们得知道,这种亚马逊评论,实际是虚假评论。
2019年12月25日,腾讯科技报道,亚马逊的水军更泛滥,据说,一家拥有“3000人”的德国营销公司AMZTigers专门从事这项工作,更为主要的是是,每条要价高达15欧元(116元);而打包价更便宜,500条好评5000欧元(3.8万元)!
其实,何尝是亚马逊呢?在淘宝,京东等等来说,水军更是此起彼伏,相比亚马逊来说,他们更便宜,更具有优势,而且500条3.8万?380元,我估计都有人去做。
为什么国外能够滋生这种看好评的公司呢?归根结底还是因为外国消费者对于好评的看重。相比国内消费者,我们更看重的是差评,恨不得这款产品就是差评丛生。
如果这种报价500条3.8万的公司在我国,估计根本活不下去,因为国内的这种生存环境,这些企业自然而然消失。
我们对于这种虚假评论是深恶痛绝的,消费者只有真实的知道产品的好坏,才能够知道购买。一方面平台应该进行整改;另一方面,应该对这些企业进行严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