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网络诈骗判刑标准是什么
第二百六十六条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诈骗案件具体应用法律的若干问题的解释》(1996.12.16法发〔1996〕32号
个人诈骗公私财物2千元以上的,属于“数额较大”;个人诈骗公私财物3万元以上的,属于“数额巨大”。 个人诈骗公私财物20万元以上的,属于诈骗数额特别巨大。
网上购物被骗该怎么办?
网络购物纠纷难以解决的关键在于,消费者只享有有限的知情权。出现纠纷后责任主体不明确。传统的交易是比较直观的,产品销售商有固定的经营场所,交易时一手交钱一手交货,出现纠纷容易确定责任主体。《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二十条规定,“经营者应当标明其真实名称和标记。”但在网络交易中,消费者只看到网页上虚拟的商品,接触不到商品实体,对销售商所在地、是否在工商部门登记注册、注册资金的数目、是否有能力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等问题都不知情。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八条对消费者知情权上是这样解析的:“消费者享有知悉其购买、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的服务的真实情况的权利。消费者有权根据商品或者服务的不同情况,要求经营者提供商品的价格、产地、生产者、用途、性能、规格、费用等有关情况。”这些方面网络经营商多数不能够全部说明。消费者对销售商和产品的了解是片面的、局部的,因此,容易出现纠纷。 另外,我国对网络欺诈行为适用法律问题没有详细规定。网络欺诈行为什么情形下适用《民法通则》,什么情况适用《刑法》,并未作出明确界定。
据悉工商局12315申诉举报中心的工作人员认为,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有关网络购物方面的管理责任不是十分明确,因为一家网站的IP地址通过了信息产业部的审批,该网站在全国都可以登陆,但实际上公司是由注册地的工商部门来管理的。这样一来消费者异地购物出现了问题,就需要那家网站或公司所在地的工商部门来解决,但因为路途遥远,又缺乏足够的证据,会给维权造成很大障碍。 就目前国内的情况来看,电子商务相关配套的法律法规还不十分完善,国家工商总局也没有明确定网上购物行为由工商部门来管理。但是在部分地区如:北京、上海等地正在陆续出台相关的条例,基本明确了由工商部门联合网络部门共同管理。
专家提醒,消费这在网购时最好选择相关部门批准注册的合法网站,对制作粗糙、陌生的网站则不要随意购买其商品。交易尽量是用货到付款的方式,而且要知道网页上展示的商品的图片,有些和真实的物品是有差别的,消费者要仔细辨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