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电商是国美的救命稻草吗?
如果国美把社交电商当做一根救命稻草来抓,那国美大概率就完蛋了。
——尽管,社交电商很火;尽管,国美上线了做社交电商的美店;尽管,美店也正是基于其“社交(拼团)+商务+利益共享”为核心的所谓共享零售模式的落地体现。
为什么这样说?
1.社交电商很难成为偏传统的零售巨头在新零售转型运动中的救命稻草。需要看清楚的是除了拼多多这样的少数派,国美般偏传统的零售巨头很难再新零售运动中,成为抓住所谓社交电商这样的救命稻草而成功上岸的企业。
非常明显的一个原因是:既然是“救命稻草”,那我自然拼了老命也要去抓住它。可是国美般偏传统的零售巨头能够拼了老命去抓它吗?
不能。而对国美来讲,在黄出来之前,一直的任务就是偏于被动和保守的“守”,而不是“攻”。
况且在新零售运动中,对于国美、苏宁乃至京东、阿里等更大的巨头来讲,拼团式社交电商,可以是一块战略业务,可以是线上下融合的一个策略抓手,可以是新零售落地与争夺流量的一条有效路径,但是就不可能成为需要押身家、拼老命的“救命稻草”,甚至也难以成为它们最主要的那个业务单元。
2.国美的传统优势与主营品类,是低频、低关注度的,也不适合抓社交电商这个救命稻草。尽管国美早已开展泛品类经营,但3C数码、家店及生活电器等依然是它的传统优势与主营品类,而这些品类更多的局限在耐用消费品范畴,是低频的、低关注度的(一般人不到要用要买的时候就不会关注),是不利于开展社交电商业务的,因此,国美要做好社交电商,需要向刚需、高频、高关注度的品类更多倾斜,背后则牵涉到调整品类结构及供应链结构的一系列调整。
3.缺“社交场”,也会阻碍国美类企业把社交电商当救命稻草来抓。拼多多乃至京东,电商主营有腾讯微信这个最大的“社交场”,即便阿里巴巴,同样也是电商主营,并有支付宝这样的流量池(全球超过10亿的活跃用户);再即便曾经斗得死去活来的苏宁,也有比国美做得更好,注册及活跃用户多一个量级的线上体系,以及差不多2万家自带一定流量的门店。
国美有什么自信去把社交电商当救命稻草来抓?
事实上,决定国美未来的不是现在,而是黄光裕出狱之后。
BY李政权
如果你对更多有关零售、新零售发展及趋势等方面的内容感兴趣,关注李政权头条号主页相关专栏。
社交电商只是一个补充而已,巨头纷纷布局,得有自己的核心优势。
看好社交电商,准备落地相关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