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淘宝是一种怎样的存在?
说到农村淘宝(村淘),就不得不说浙江丽水的赶街模式。简单的说,村淘其实就是拷贝了赶街的模式。赶街模式的创始人叫潘东明。我一个朋友,当年也参与了赶街模式打造。2014年,马云带领了阿里巴巴的高管考察了赶街模式,对这种模式很是认可。据说,当时就想收购赶街这家公司。但赶街公司要价太高,马云就放弃收购,于是就照着赶街的模式自己搞了个农村淘宝。
应该说,赶街模式为各个电商巨头开启了一个巨大的农村电商市场,同时也开始农产品可以通过电商(互联网)的模式进行销售的时代。也就是常说的,工业品下行,农产品上行。
除了赶街,村淘,还有后来的京东帮,苏宁,邮乐购,以及一些地区性平台,他们大体的模式都是差不多的。招募个合伙人,开设个实体店,帮农民代购产品和销售农产品。但是这里面又有一些小差异。
像村淘、京东帮、苏宁这类电商巨头,他们主要的并不是帮助农民进行农产品上行,这只是他们附带的。他们主要看重的是农村的消费市场。通过村淘这类体系,可以让农村不会上网,没条件上网的农村人口也能够网购。
赶街、邮乐购(邮政,虽是国企,但发展得不好),以及一些地方性平台,这类平台实力较小,在工业品下行不如那些电商巨头,而农产品上行又不能做到很好的供应链管控和渠道拓展。因此,他们就基本要靠政府的财政补贴才能生存,甚至,这就是他们的主要收入来源。(国家商务部从2015年开始,就有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省/县的财政补贴,被评上的县可以有2000万补贴。)
但据我的了解,村淘在开设一个村淘项目时,要先进行筛选,并不是每个县域都会去做的。除了市场的原因,更重要的就是政府补贴。村淘的建设,其实并不是淘宝自己掏钱,但是他们也不会拿政府的钱。而是,村淘做好整体规划,招募合伙人,然后报个预算给县政府,由县政府出钱,按照他们的规划进行建设。这样对县政府来说,首先就有政绩,引进了大企业,帮助农民销售产品,其次,让农民能够上网买东西,总比去小店铺买“康帅傅”强;对于淘宝来说,在几乎没有投入得情况下,获得了一块农村消费市场。
在赶街模式之后,农村的电商就火起来了,多了很多概念,比如,“县域电商”,“农村电商”,“新农人”,“农特微商”等等。这些东西,虽然很小,很散,很杂,没有组织性,但确实在这两三年也掀起了一点小风浪。很多电商搞得好的县域,不仅老百姓赚钱了,领导们升迁也如火箭般。上行下效,也导致了很多地方是盲目跟风,效果并不明显。
无论是电商巨头,还是小平台,无论是电商还是微商,在农产品的上行问题上,目前都没有人能做得还算可以的。原因就在于供应链。
虽然很多县域都有很具特色的产品,但是都会面临几个问题:
1、只是产品,不是商品。(没包装,没标准,没规格,没规模。)
2、成了商品,但不是网货。(有些产品虽然也有标准了,有包装了,但是不适合网销。)
3、能供货,货量不稳定,价格不稳定。
4、产品包装简易,不符合城市的消费档次。(所谓土特产,不是什么好词)
5、产能过剩,价格很低,生产和流通都很难赚钱。
6、劣币驱逐良币。农村生产的东西很好,但是成本高,很容易受到规模化、工厂化、机械化生产的产品的价格冲击。
这些问题,都是中国农业本身的问题,并不是淘宝、京东或是其他什么平台能够解决的,所谓农产品上行的关键在于供应链管控,如果哪些创业者能做到这点,我想,淘宝和京东会很乐意跟你合作的。前提是,农民、你、平台三者都要有钱赚,而且是长期、稳定的才行。
回归主题,农村淘宝,目前的实质性作用仍然是为淘宝平台服务的,以工业下行为主,农产品上行只是附带,原因就在于,淘宝目前不可能去整合某个农产品的供应链,这个事,吃力不讨好,淘宝才不会干。
农村淘宝,前两年还挺火的,老家一个姐姐大学毕业后因为家里就她自己,就回家创业弄农村淘宝去了。现在听说好像已经不弄了。 听说店开后,村民们看热闹的多,真正用的很少,过了一阵儿新鲜期也就习以为常,无人问津了。
那农村淘宝为什么不村民欢迎呢?
1、受众。一般年轻的都出去打工赚钱去了,农村人口基本以老人和儿童为主,引发了严重的留守老人,留守儿童问题。留守家中的老人一般都不会上网,更别说网上购物了。
2、消费习惯。农村人习惯了去实体店买需要的东西,一般都是缺啥就去小店买啥,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网购这种看不见的方式,村民还真不习惯。而且,农村小商店都是熟悉或者亲朋好友开的,都是照顾生意。
3、电商信任问题。对这种新潮的购物方式,老百姓不容易接受和信任,之前的保健品、传销什么的对他们的伤害和阴影比较大。对于互联网电商,会有天然的抵触情绪。
4、物流问题。农村物流费用不低,农村的物流本来就没有形成规模,物流基础薄弱。
5、合伙人收入太低。合伙人薪酬太低,光靠不到5%的返利,根本挣不到钱。
农村跟城市还是不一样的,新鲜事务认知度,文化程度,运输距离,人口流动等与城市根本上有很远距离,所以农村淘宝的模式不能于城市相同。村淘目前还没有看到任何实质性的收益,更多的还是把他们的货卖往农村,而不是把农村的货卖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