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直播带货会成为新零售的补充并常态发展吗?
在淘宝、天猫运营网店10余年,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帮助到你。
直播带货确实是眼下一件比较火爆的商业行为,肯定也会是未来的一种商业常态。
现在,这个直播带货进入的门槛并不高的,任何人都可以进入,就像网店电商刚刚起步的时候一样,门槛不高,任何人都可以参与进入。但是直播带货还稍微有一点点区别的地方就是:直播的主播需要能言善语,最好还有不错的颜值。由于有一部分人不擅长面对镜头说话,这就被刷下去了一大半的人。
想入行做直播带货不难,难就难在能不能持续坚持,每天都播,刚开始直播的时候一般直播间会没什么人气,会把人的信心慢慢磨没了的。很多人坚持几天都播是没有问题的,但是日子久了,就很难坚持下去,从这里又会刷下去一大批人。
关注我,关于电商类问题可以随时私信我,来信必复。
社交电商会成为下一个风口吗?你怎么看?
关注我,获取更多深度解读
目前来看,这个倾向并不明显,电商直播、短视频导购倒是有望成为下一个流量增长极。
电商广告会破坏社交生态社交电商其实是个伪概念,因为从流量需求上看,电商平台的流量都是有购物需求的,哪怕此刻逛淘宝的消费者并没有明确自己想买什么,但他逛着淘宝,就一定是想购物的。
而社交平台如微博、微信的流量则并没有购物需求,他们的诉求是娱乐以及泛娱乐,因此所谓的社交电商,则是在社交平台发卖货广告,它的转化非常有限,不感兴趣的用户会自动跳过,少数感兴趣的能成功转化。
非常典型的一点就是拼多多的微信链接,在微信群里疯狂转发,不感兴趣的人会非常厌恶,感兴趣的人顺着链接直接购买。
拼多多之所以这么火,并不是因为它戳中了社交电商的概念,而是因为它依附在微信的社交链上,在微信10亿用户中病毒式传播,将有购物需求的用户有效转化。微信10亿用户的流量池太诱人,拼多多通过微信以及其他外部投放渠道转化了3亿,已经令其他电商平台眼红不已了。
并且阿里入股的微博,各个渠道里挂满了淘宝商品,也并没有吹起什么社交电商的风口。微博用户依然会反感排斥这些无处不在的广告和链接,但是张大奕、雪梨等淘宝网红在微博上发上新产品图,传播效果依然很好。
可见电商广告会破坏社交生态,社交生态中,图文软广的传播较好。
直播、短视频转化效果好在双十一之前,首届快手电商节低调开启,红人散打哥,当日营业额高达1.6亿元。其他头部红人也有不俗的带货能力,卖得红红火火。
此外,淘宝、蘑菇街等电商平台也早早上线了直播功能,就是因为看到了直播卖货的前景,说白了,电商平台的直播本身就是为了更好的展示商品,刺激消费。
而快手、抖音这类短视频的带货能力也十分惊人。首先,短视频平台的用户比较闲,他就是来看看好玩的东西打发时间的,平台给他推荐有趣的短视频,顺便植入一些带货广告,也不会过于引发用户反感。
其次,短视频能很好地展示产品,用户浏览的过程中不自觉种草,这就是潜在客户可以引导转化。
所以,短视频平台也成了电商产品聚集地。抖音粉丝过8000即可开通商品橱窗,可以卖货,据说短视频转化率不错。
我是吴怼怼,虎嗅、36氪、钛媒体、产品经理等专栏作者、前澎湃新闻记者,专注互联网科技文娱解读,更多深度解读,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
从传统电商到社交电商,有人认为这是流量红利结束的必然结果,所以认为社交电商将取代传统电商,开启一个全新时代。我不这样看,社交电商的崛起,更多是源于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与智能手机的普及。或者说,随着5G时代的到来,还会有新的业态与新的物种继续爆发,社交电商只是发展进程中的一页。
从现阶段情况来看,传统电商也在加大力度拓展社交化工具,包括微信、微博、短视频、直播等社交手段,都在商业交易环节里渗透着。与此同时,社交电商在品牌营销、供应链管理、用户体验等环节上又在借鉴传统电商的经验。两者之间,或多或少有“融合”的趋势。
不管未来的趋势是什么,商业本质没有变化。品牌与品质,效率与体验,永远是消费者最关心的。谁是最后的王者,也看是否在这些方面笑到最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