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认为有哪些消费陷阱或黑心商家应该上315?
一年一度的央视315晚会,既是巨大真实,也只是冰山一角。说实话,和我们老百姓相关的消费陷阱太多了,真希望所有的消费陷阱、消费纠纷都呈现在屏幕上,让我们增加防骗意识,见多识广才能较少被骗被坑的可能。
下面就我的一些所见所闻,来说说我希望哪些消费陷阱应该上315。
一、换身份的土鸡蛋
土鸡蛋大家想必都见过,但是你知道这里面的猫腻哪。只要打上“健康、养生、纯天然、高品质”标签的土鸡蛋成了热销产品。销售人员在推销时,最喜欢拿蛋黄颜色来宣传,普通鸡蛋颜色浅,土鸡蛋颜色深。
但实际上,这些鸡只是普通的蛋鸡,而他这里的鸡蛋之所以蛋黄颜色更红,其实使用一种叫做斑蝥黄的饲料添加剂。
之所以这么做,其实就是价格相比于普通鸡蛋,翻了1倍到2倍3倍。
二、缺德的智能骚扰电话
在国家加大整治骚扰电话的形势下,为什么我们还会接到各种各样的骚扰电话呢?这些电话又是谁拨打的呢?
原来这里是在用机器人拨打骚扰电话,以前人工外呼的传统拨打方式已经被逐步淘汰了。只要通过一些科技公司购买一台3000元的外呼机器人就能够做到给无数个人打骚扰电话。一个只能电话,可以拨打5000多个骚扰电话。知道这样的后果吗,有不法之徒就会利用这样的智能电话进行诈骗、传销等勾当。最可恨的是,我们每天都会受到这样的从不同地区打来的电话。而且你还没有任何办法!
对这个我是深恶痛绝,主要是每天都能收到几个,我强烈要求315能加大力度整治这些人。
三、不允许退卡
这里我所指的就是一些美容院、健身房。服务承诺得不到保障,经营者往往不能兑现当时承诺的优惠服务,应该提供的商品或服务很有可能被经营者擅自改变,导致商品或服务质量下降。退卡或转让难,此情况多存在于健身行业。消费者办卡以后,由于经营者服务质量不如预先或因其他原因想退卡,经营者会以各种理由搪塞,甚至以“概不退款”为由拒绝退款。
四、让人不放心的纸尿裤
这个让我最糟心,纸尿裤是给孩子用的,但是一些黑心商家在纸尿裤里放黑心棉。想象一些孩子如果用了这样的纸尿裤会引发很多的疾病。你做什么都不能在孩子身上捞取利润啊!!!
五、“美丽”的陷阱
大家上街的时候是否遇到过这样的情况,有的美容院在外面做宣传免费给人做皮肤护理。当你没抗住忽悠,进去之后,却发现和之前她们和你承诺的完全不一样。之后一点一点的你就进坑了,被坑的几千的上万的都有。
美容机构商家针对的大多是高等院校学生等年轻群体,抓住了年轻人爱美、面子薄等心理,以免费体验为噱头吸引进店,在消费者体验的过程中,诱导消费。
六、网上购物陷阱
现在我们在网络上买蔬菜水果已经习以为常,去年的时候我就在某平台上买过哈密瓜,商家在广告中表示鲜嫩多汁,肯定新鲜。结果邮寄到家的全都是烂的,和商家沟通,人家直接告诉我是在路途中损坏腐烂,和他一点关系,之后我就投诉到平台。还有几次也是相类似的事情。经常有这种无良商家把过季、即将腐烂的水果低价销售,让消费者入坑。
七、让人担忧的食品
现在很多的黑心商家为了食品能够占据味觉,促进销量,疯狂的在食品里放各种添加剂、防腐剂等化学物质。有一些食品会造成孩子的早熟,一些人工养殖的水产品和家禽,绝大部分由拌有快速生长剂的饲料喂养,“促熟剂”残余主要集中在家禽头颈部分的腺体中,因此,吃鸡、鸭、鹅的颈部,是促早熟的高危行为。
还有一些毒油条,里面混杂着地沟油等有害物质,吃到身体里怎么能不生病。另外一些黑作坊,没有任何卫生许可做出的零食、食品都流入市面。想想都觉得可怕。
以上这些都是我们平时生活中非常常见的消费陷阱和黑心商家,只有对她们进行的彻底的曝光,才能让我们老百姓少花点冤枉钱,少被坑。老百姓也要提高自己防范的意识,不贪小便宜,才能让自己不被坑。
一、各种大数据杀熟第一个要说的就是自己亲身经历,并且每天都被坑好多钱的事情。去年底美团外卖因为被网友发现开了会员居然比不开会员配送费还贵,陷入了舆论之中。同时我也发现自己点外卖同样地垫就是比身边朋友要贵的情况,当时就顺着思路找到一些常见杀熟的场景。1.当初就是除了因为地理位置,APP甚至会根据用户使用的设备不同而差别定价,比如针对苹果用户与安卓用户制定的价格不同:同一家店铺的同一款商品,左:安卓;右:苹果见招拆招:学会货比三家!不要过分依赖某一款软件。现在市面上相似功能的软件非常多,新人福利和活动福利也各有千秋,A家不行换B家,B家不行换C家。有时候,我们不是真的在乎这一元两元,只是不喜欢被当作冤大头。2.不同定位也经常出现在网购的时候,平台会根据用户消费时所处的地区不同而差别定价,比如对距离商场远的用户制定的价格更高:同一家店铺的同一款商品,配送城市不同,商品折扣和价格也会存在差异见招拆招:我们的常住地是没有办法改变的,那我们需要改变的就是多平台比价。特别是消耗大的生活用品,一键搜索商品链接,就可以查看同款商品在不同平台的价格,还可查看这款商品在当前平台的价格是否值得入手。图源慢慢买APP3.而如果是真正的杀熟,那么他会根据用户消费频率的不同而差别定价。一般来说,消费频率越高的用户对价格承受能力也越强。(结果自然也就是老用户血亏)一双鞋3种价格(图片来自某知乎用户)见招拆招:多搜索浏览低价商品,假装自己是个穷孩子。担心自己被认定为熟客将要被“杀”,可以选用“新账号”进行购买。(有钱任性的当我没说~)另外还有本月初复旦大学教授的一项调研成了热议话题,他带领团队在国内5个城市,收集了常规场景下的800多份样本,结果确认存在手机越贵打车越贵的“大数据杀熟”情况。另外也有网友在实测时候,得到类似的结果。随着打车巨头开始垄断市场,网约车针对越来越难打也越来越贵,反正我现在用的基本都是那种一次性可以同时呼叫几乎所有品牌的平台,速度快价格也更加的清晰,直接“滴滴打车”还是太坑钱了。韭菜年年有,今年特别多二、电商平台的虚假诱惑随着网购平台的竞争手段越来越多,不少商家已经在过去开始使用各种陷阱让你往里跳。很多时候你并没有想好要不要下单,或者压根没来得及想,就已经被各种环环相扣的套路带去下单了。这里就拿套路最多的PDD来说。大家最熟悉的就是「砍价免费拿」的个操作。在早期的时候,PDD就是靠着这个病毒式的展开传播。各种邀请好友砍一刀的行为,真的很败坏人缘。他一般进界面就跳出来红包让你抽,随便一抽居然是直接砍成。但很多人都没有注意到旁边有三个小字「有机会」。当年兴致勃勃的去选择商品后,发现需要拉人头才能成功。甚至有的需要好几轮砍到0元,这个数量远远要超出你的预期。摇现金的套路也是大同小异,打开先送你一个红包还告诉你说超过了98%的人,实际上大家都是这么多。看到还剩下1.89元,就诱惑你去分享来领钱。和砍价是一个道理,还给你有好友拼红包的按钮,等于让你免费帮忙分享平台进行宣传。见招拆招:遇到这样的情况首先还是希望大家不要相信有天上掉馅饼的事情,有些时候为了这个钱也不值得伤害曾经的友谊,而且大多数时候完全就是帮平台在推广。就算有限时限量的活动,往往也是引诱你消费,尽量保持理智是最好的办法。很多平台都已经有了这样的情况,希望315能够看到网友的呼声曝光整治这种操作。三、新兴渠道对消费者的欺骗由于今年疫情的缘故,直播带货和短视频广告成为极为热门的销售方式。三四月开始很多直播就突然爆火,包括经历“真还传”的罗永浩老师也加入带货大军。当然它在产品质量和真伪上出的问题还算少,也对消费者的伤害较少。但是在贵金属领域,简直就像是“旅游景点”一般。大把的“白菜价”黄金钻石充斥,并且还有“权威证书”的认证,然而这种东西基本都是假货,由于维权成本问题,基本消费者买了也没有办法最终追回损失。与此同时之前曝光出的「艳域东方古装摄影”19.9元拍摄事件」在网上不断被发酵,成为典型的消费陷阱最后花了上万元。这类在短视频渠道看到的广告完全是没有可信度的,这种9.9等看着就明显是个坑,但如果没有经验的老人小孩还真就会相信。见招拆招:这种陷阱依旧是针对于对市场大致价位没有感知的用户,坑的都是些本身就不熟悉的人,很多时候我们自己还是要常常把这种信息,像爸妈分享我们健康小常识一样,多多给他们也科普一下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