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消协点名直播带货暗藏消费陷阱,具体有些什么陷阱?
距离线上电商全民狂欢双11购物节的时间已经不久,很多网购消费者已经在蠢蠢欲动。近些年一到双11这个时候,面对众多商品看起来相较以往更加优惠的机会,很多网购消费者都会乐意于参与其中,有些大电商网站在这一天都会出现巨大的销售量,交易规模更是惊人。由于5G时代短视频和直播的快速发展崛起,今年直播带货跟着快速火了起来,成为一种新的商业模式,人们往往会通过观看一些网络主播的介绍便选择购买商品。近日据报道,随着双11的临近之际,中消协在其官网发布“双11”消费称,直播带货暗藏一些消费陷阱,在销售量不断攀升的同时,一桩桩带货主播“翻车”事件也引发了不少消费者的吐槽。主要提到了这几点:一些商家未能充分履行证照信息公示义务,部分主播对商品违规宣传,兜售“三无”产品、假冒伪劣商等。中消协对于直播带货的点名,算是提醒消费者要注意辨别,防范购买到质量差的假货和三无产品,现在带货主播很多,销售的商品品类也众多,不能随意受诱导去购买。中消协还根据以往“双11”、“6·18”等大促期间开展消费维权工作了解到的情况进行了总结梳理,指出了当中存在过的一些问题。比如一些电商平台为了吸引者采取的红包优惠活动,看似优惠其实不然,套路颇多,还有商家先涨价后降价,利用特卖和秒杀等方式诱导消费者下单。还有一些购物津贴优惠活动,则是要满足一定的门槛,比如要符合满减金额、消费时间期限,而且不同品类也有不一样的促销模式,还有现在很流行的定金和尾款的提前预售模式,如果交了定金要在规定时间内付尾款,否则不给予定金退款。真的是花样百变的促销,搞得数学家似乎都难以搞明白。商品质量问题也是消费者关心的问题,通过网络和直播购物,消费者是无法得知商品如何的,人们容易被一些商家或者主播种草、直播介绍等误导而盲目消费,不少商家也可能会趁着双11促销期间加大清理库存,推销劣质假冒商品,侵犯消费者权益,甚至有不少商家在网购评价上作假,利用“刷单”来虚构销售量,会导致消费者被诱导跟风购买质量不好的商品。还有不少商家在客服管理上不用心,甚至拖延和刻意回避消费者的申诉,导致购物体验很差。希望商家们能够诚信交易,给消费者良好的购物体验,这样生意也才能做得长久,而不是追求一时之利。网购商品琳琅满目,鱼龙混杂,我们在选择购物时一定要理性和留心,不能被很多诱导性的宣传所迷惑,提升自己的消费意识观念。不轻易泄漏自己的个人信息,留存相关购物凭据,加强自己的维权意识。在自己能力所及范围内消费,不能过于透支自己的未来,否则可能会陷入漫长的还债之路,最后选择资质齐全有品牌影响力的有名品牌进行购买。总之,要做到不被购物狂欢潮冲昏头脑,理性稳妥消费为好。
产品质量和财产安全。因为网上直播带货无法测试产品的质量问题。其次就是不正规的财产交易会有很大的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