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家在商场搞活动,哪些违规行为会引起投诉
这些行为违规:
1、购物返券,包括电子券
2、数量有限、售(赠)完为止
3、衣服吊牌一个价,标价签另一个价
4、从没卖出去的商品也标“打折、降价”
5、只标“会员价”不标非会员价
1、虚高标价
商家经常会打出“超低折扣”以吸引消费者眼球,但实际上是事先把商品的原价抬高几倍再打折,折后价甚至往往比实价还要高。其实先涨价后降价是很多商家公开的秘密,打折后并没有实惠多少,不过消费者看到大大的折扣和高昂的原价,就会心动购买。
2、隐瞒事实
不少商家在进行促销活动时,都会做些“文字游戏”,把消费者搞得晕头转向。一些商家隐瞒事实,采用模糊宣传的方式诱骗。还有些商家销售商品和提供服务带有价格附加条件时,在广告及经营场所含糊标示、不准确标示或者干脆不标示。
3、提前结束
商家举办购物促销活动,活动进行到一半时突然中止,与所宣传活动时间不符。这也是商家惯用的促销手法,前期优惠幅度太大了,现在包括厂家和供货商都有点吃不消,但宣传的效果已经出来,商家借此聚集了大量人气,所以提前终止活动能做到利益最大化。
4、模糊馈赠
商家采取如“买X送X”的价外馈赠方式销售商品和提供服务时,馈赠物品经常标示不清。包括不如实标示馈赠物品的品名、数量、价格(价值)、型号,或馈赠物品为存在质量问题的假冒伪劣商品、过期商品等。
5、假冒品牌
商家标价签、价目表等所标示商品的品名、产地、等级、质地与实际不符。如利用消费者对品牌的信任心理,给服装冠以稀奇古怪的品牌名称,让消费者难以分辨。又如在标价签上将产地为“中国大陆”的商品标示为“国外”等。
6、谎称提价
物价不断上涨,消费者对于“涨价”二字较为敏感,传出“要涨价”的商品,受到的关注度高,对销量也或多或少的有所帮助。不过“要涨价”似乎只是不少营销人员的口头语,消费者并未发现商品价格有明显变化,所以不少只是商家的促销噱头和市场策略。
7、返券圈套
返券活动看似优惠,消费者拿到返券后一般都会继续消费,然而所购买的商品并非当下急需,很多是为了购买而购买,最后甚至超出返券金额的范围,要多付一笔钱。还有商家在返券的使用时间、区域、品牌、型号及数额等方面设置种种限制和圈套,阻碍其正常使用。
8、低标高结
商家在销售打折商品时,标价为XX元,但实际结算时却比标价高,一些马虎的消费者不注意看消费小票就会大意忽略。又如一些商家公告牌标示某商品打X折,但该商品实际销售时的“折后价”却比按原价乘以折扣计算出的真正价格要高。
9、不予退换
商家在开展促销活动时,打折商品不可以当场试穿后购买,实际是趁消费高峰在抛售积压陈货、滞销商品、残次商品。在购买这类商品时,商家称产品绝对没有质量问题,同时表示此类商品不退不换,有问题只能消费者自行承担,剥夺了消费者正常退换货物的权利。
10、误导用辞
常见的如“全场X折起”,标明X折而实际只有一种或少数几种商品为X折,其它商品折扣为X折以上,甚至有的没有折扣。而且把附加规则写在很不显眼的地方,如果消费者不驻足观察招牌的每个角落,不仔细问清楚情况,恐怕很容易掉进这个“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