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售行业该怎么做客户的线上维护?
我们根据阿里零售通或者有赞零售这个业务来梳理下套路
一、花1个礼拜去了解用户,了解竞品,了解业务
1、用户
用户是谁?平时喜欢在网上看什么?喜欢去线下什么地方?目前情况怎么样? 有碰到哪些问题?比如货源问题,客流问题等等
带着这几个问题去深入到群众中,就是去聊,然后你会得出一个商家的行为流程图
2、自家业务+竞品
先把自己的产品都研究一遍,基本花去一天时间
再去市面上找几款类似的平台,作为用户好好的去体验一把,花个一天时间
二、花2天时间去梳理你的业务流程,然后分解
列出一个业务和团队的流程图,然后分解成几个业务块
提醒!(每个行业,每个产品都是不一样的,比如2B的工具类产品是以销售为目的,2C的平台型是以用户量为目的,所以业务的流程也会不一样,你不能原版照抄的把原来项目的业务块复制过来,这就是以不变应万变)
业务
找商家
拉商家
留商家
直接上图来的方便,因为涉及的内容太多了,我简化了很多
但主旨是,你先去了解了你的商家,知道他们平时混哪?比如喜欢上本地的论坛,喜欢那个公众号,喜欢去哪个KTV .... 走偏了,然后你就去那地方蹲点
拉商家篇拉商家主要做的就是内容和活动,还有地推的转化,还有电销
比如
地推的时候上门找到商家,通过传单和话术先转化一波——传单内容的优化,话术的优化要不断的做,适当的地推的时候送礼物
无法转化的,加上微信,建立连接,通过微信不断的提供一些案例包装的内容和电话的跟进来转化;持续的多次线下拜访转化
组织一些活动,比如入驻即可参加我们的平台活动帮他们带来客户和销量;可以给他们一些;组织行业标杆商家分享会,通过线下和直播的形式来玩
很多商家第一次听到这个东西,会通过搜索,朋友,媒体等等再去了解,所以你在各个渠道上增加你的曝光,和一些权威的媒体合作,提高转化
渠道+品牌 双管齐下,通过不断的曝光,消除不信任感,这是人普遍的心理,我在很多地方重复的看到同一个东西三次,就会产生信任感,建立对我们产品的认知,从而转化。
每个渠道都是不同的,这个时候我们就是在不断的测试,所以切记要有数据思维
可以参考用数据模型 AARRR,给每一个渠道做好数据跟踪,然后不断的总结测试,得出最优渠道组合,然后就是加大力度投放和转化,美团在地推的时候雇了4个人在北京某小区测试了3个月的数据量 然后得出最优方案才开始大面积推广。
比如 付费渠道提高知名度,自媒体和口碑渠道塑造美誉度,口碑渠道是企业传播的加速器,自媒体输出有价值的内容,口碑渠道进一步放大。
留商家篇通过和商家的互动,让她们有参与感,并设置成长体系,从而留住商家并让他们去影响更多的人。具体的工作内容就是商家运营,社群营销,口碑营销
这里要提一下小米,他在社群营销这块做的是相当可以的,要留住商家,就是一点——让她们有参与感。有兴趣可以去看下《参与感》这本书
如何留住商家呢? 就拿微信群来做案例,当然还有QQ群,论坛等等
首先确定这个社群的定位,就是哪些人? 在这个群里做什么?能得到什么?
然后就是不断的输出内容和活动,比如周三案例分享会,周六线下聚会,每日零售早报等等,要将内容产品化,活动产品化
社群里不是清一色的相同的人,一般是1%的意见领袖,9%的活跃分子,还有90%的小白;或者既有供应商,也有零售商;我们需要有阶级或者生态,不然都一样,有什么好聊的,最典型的例子是,游戏群,如果都是菜鸟就没人聊了,里面有几个大牛,才会活跃,或者交友群,都是男的就没意思了,如果是一半男一半女,这个群就能火,大家在这个群里是因为互相需要。就如我们的社会一样就是一个大的社群。
设置社群的奖惩制度,没有规矩无以成方圆。
一个月组织一次线下的聚会是很有必要的
下面总结一下画个图,打通这三环,形成循环。你的AARRR模型里的各个环节的数据就会蹭蹭往上涨
团队
目标管理
知识管理
人员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