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鞭炮是怎样制做的?
这里介绍的电子闪光“爆竹”非常有趣:当你按动微型按钮开关时,它会发出长约20s的燃放爆竹声,并伴随声响发出闪闪红光。这种新颖的电子闪光“爆竹”与传统火药爆竹相比较,具有安全、无污染、可重复使用等特点,是逢年过节喜庆的理想电子小装置。
一、工作原理
电子闪光“爆竹”的电路如图1所示。
集成电路A和晶体三极管VT1、扬声器B等组成模拟声发生器,晶体三极管VT2、电阻器R2和小电珠H组成光发生器。
平时,电路不工作,整机耗电甚微(实测静态总电流小于3μA)。当用手按下按钮开关SB时,电容器C1即被充上约3V电压,A的触发端TG脚获得高电平信号,A内部电路工作,其输出端OUT输出内储子母鞭炮燃放声电信号,经VT1功率放大后,推动B反复发出“砰—啪—噼噼噼……”声;与此同时,B两端部分声响电信号经R2限流后加到VT2发射结,经VT2功率放大后,驱动H随着声响闪光,产生音、色、光混合的爆竹燃放效果。
人手松开SB按钮后,C1储存电荷继续向A提供微小的触发电流,维持A继续工作;当C1两端电压降至1/2VDD以下时,A停止工作,电子“爆竹”结束一次“燃放”过程。
电路中,R1、C2分别为A的外接振荡电阻器和电容器,其阻值或容量大小影响模拟声的速度和音调。
C3是滤波电容器,主要用来减小电源G的交流内阻,使B发声清晰响亮。
二、元器件选择
A采用国产HFC5209-2型模拟子母鞭炮声集成电路芯片,它采用软封装形式生产,印制板尺寸为20mm×14mm,使用很方便。HFC5209-2的主要参数:工作电压范围2。
4~3。6V,输出电流≤3mA,静态总电流<1μA,工作温度范围-10~60℃。
晶体管VT1可用9013或3DG12、3DX201、3DK4型硅NPN中功率三极管,VT2可用9012或3CG23型硅PNP中功率三极管,均要求电流放大系数β>150。
R1、R2均用RTX-1/8W型碳膜电阻器。C1、C3均用CD11-10V型铝电解电容器,C2用CC1型高频瓷介电容器。SB用6mm×6mm微型轻触式按键开关。H用市售微型手电筒专用1。1V、0。15A小电珠。 B用YD58-1型小口径8Ω动圈式扬声器。
电源G用两节5号干电池串联(配套塑料电池架)而成,电压3V。
三、制作与使用
图2所示为该电子闪光“爆竹”的印制电路板接线图。印制板实际尺寸约为40mm×25mm,可用刀刻法制做而成。具体方法是:裁取尺寸合适的单面敷铜板,按图画好除箔线条,用小刀(最好用废钢锯条的锋利断口)将不需用的铜箔划开、剥掉;再用湿布沾上去污粉将铜箔面擦磨光亮,涂一层松香酒精溶液,晾干就可使用。
晶体管和阻容元件可直接焊在印板的铜箔面上,不必再钻孔。A芯片通过5根10mm长的元件剪脚余线焊到电路板上去。焊接时注意:电烙铁外壳一定要良好接地,以免交流感应电压击穿A内部CMOS集成电路!
整个电路可装入尺寸约φ65mm×150mm的爆竹造型的红色圆柱形塑料筒内,要求其透光性良好。
SB固定在“爆竹”假引信附近即成,并注意在外壳上面为B开出释音孔。
制做成的电子闪光“爆竹”,一般无须任何调试便可投入使用。如嫌每次“燃放”爆竹的20s时间太长(或太短),可适当减小(或增大)C1容量;如嫌爆竹声节奏过快(或过慢),可适当增大(或减小)R1阻值;如感到H闪光不明快,可适当增减R2阻值,直到满意为止。
“爆竹”长时间不使用时,应取出里面的干电池,以免电能耗尽后流出腐蚀液损坏电池架及其内部电路。
。
一般的就是一片鞭炮声的音乐集成块,再经放大电路驱动扬声器发声,并驱动发光二极管发出闪光.
用动画作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