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购发展到今天,对我们的生活究竟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
网购方便了消费者购物,全国各地商品应有尽有,小到一个螺丝,大到家用电器,足不出户,消费者尽心选购,应该说极大地方便了消费。当然,从中也产生了一些负面效应,网内鱼目混珠,真假难辨,有的夸大产品质量,有的假冒某些品牌,有的卖假药,比如说,浙江,江苏一带生产的羊毛羊绒产品,大都是小作坊生产的,竟打着鄂尔多斯和恒源祥的牌子,以次充好,价格虚高。还比如,像湿疹属凝难病症,目前也找不到特效药,可网上看中这个商机,打着祖传秘方的晃子,用激素调出所谓的秘方,害人不浅,总之,对消费者来说,要理智消费,不能仅凭某网站几句夸大其词的广告词去相信,还有那些用户评价,很多都是假的,有的网商当你收到货后,就要你作出评价。以奖励的形式来拉赞评。对于政府来讲,要像管市场一样管理网购,要求准入门槛,严厉打击欺骗消费者的假冒伪劣产品,实行最严惩罚。凈化网购市场。
请谈谈2015年5178点行情中的主要操作经验与教训是什么?
很高兴回顾总结下2015年5178点行情中的操作得失以便在以后的行情中操作得更好些。
那段行情始于2014年7月。2014年11月在央行减息措施公布后大盘进一步放量加速上涨。2015年6月中,在场内外配资及各路资金推动下,上证指数站上5178点高位。这期间我主要操作银行,保险,券商,封闭式股票基金及券商和金融类分级基金,总体有一定赢利。随后由于监管机构检查场外配资,炒高的各类小盘概念股连续暴跌,引发股票质押爆仓风险。为了防止股票暴跌引发银行危机,金融危机乃至全面经济危机,在各方要求下,中国政府决定救市。这是中国股市成立几十年以来的第一次。
我当时主要持有金融类分级B基金。在第一段下跌时,由于政府救市,金融类公司被政府救市资金托起,我的持股市值非但没有下降还有小幅增加。
不幸的是,国家从8月17号起开始外汇改革,人民币出现大跌,股市也随之连续大跌。由于当时心里压力很大,我于8月25日基本拋空仓位,损失惨重。总结起来,主要有三点教训如下:
第一点,不能对政府救市作用抱太高的期望。那次救市是中国股市成立几十年来第一次,确实对救市效果很难判断。当时有著名基金经理公开号召大家相信政府与国家资金共同进退。当时银行保险类股票市盈率还较低,大概也就七八倍样子,所以我选择了持仓。其实国家资金救市只是为了防止风险扩散而不是为了推高股价。在系统性风险下,低估的蓝筹股也可能下跌。当然,国家委托的操作机构后期有没有以国家和人民利益为重进行操作值得大家思考。
第二点,分级类B基金不能持仓过重。基金的优点是不收印花税,交易成本较低,其持有一揽子股票可避免个股暴雷风险,分级B类基金在股市上涨时有放大收益功能。当然缺点也是显然的,就是分级B基金在股市暴跌时跌得更快。在相关股票连续暴跌时甚至有下折风险。因而过度重仓分级B基金并不可取。
第三点,在股市暴跌时要尽量冷静理性,进行必要的量化计算,避免在大众恐惧时抛出股票与基金。后来我详细算了一下,我当时持有的分级B基金要在大盘再连续暴跌百分之二十,也就是上证指数跌到二千点左右才会面临下折风险。
最近几年,我坚持价值投资理性投资理念并进行大波段操作,大幅跑赢上证指数,市值已超上证5178点水平。2018年收益基本持平,去年收益近百分之五十,今年由于银行类股票跌幅较大,我的持股市值有一定的回撤。目前持有严重低估的绩优城商行和股份行。没有人能准确判断股票短期涨跌,但严重低估的股票总有回到其合理估值的一天。当然我们要时刻敬畏市场,依据各方面情况动态变化相应调整操作思路。
以上为个人反思,仅作参考,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