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行业适合做垂直电商?
当前的这种依靠VC输血,高价购买流量发展新用户的电商模式存在严重问题:
第一,品类严重不足难以满足好不容易高价输入的新用户的购物期待,现在的用户都喜欢大而全一站式购物。
第二,单个用户的低客单价与过低的回头率也不足支持它们的进一步运营,它们的难以为继是可以想象的。
故而,大部分的独立电商都会放弃垂直化的努力,转而采取多渠道策略,进入包括天猫,京东pop,当当,亚马逊,唯品会等第三方平台,官网则转型成品牌形象宣传之用,从而赢得品牌化的电商生存空间,不失为一条务实进取之路。
我们分析一下淘宝的优势,低价,非标品,低价者只需要搜索,点选价格排序,或者从首页类目进入。找给我们一个启迪,淘宝在购物导航上的缺陷,视觉营销,琳琅满目对低价女装和化妆品这类的固然是利器,可反过来,它也无法为相对高价产品背书{当然,我们这里的高价是相对的,奢侈品电商之路也是不可行的,这个私下讨论}。
你可以针对淘宝的主流产品价格区间做一个针对性分析,定位在淘宝主流价格之外,成为一个利基市场攫食者,这也不失一条生存之道。
你可以针对淘宝的导航方式做出重大创新,兄弟,这条路不好走,你得确保成为利基市场攫食者之后再去模仿蘑菇街与美丽说的内容展现,然后还得设法购买流量提高转化。
你可以走社交之路,淘宝事实上已经成为了产品导航站,商品搜索引擎的不二典范。它的社交之路不成功,先后推出的淘江湖沦为了小广告之地没人看,湖畔不知所云,现在又来了麦麦和后院,小可断定它不会成功。这就是你的机会。
(至于它为啥会失败,理由很简单,所有的sns都意味着流量入口,一旦淘宝提高它的流量权重,马上会引发大量卖家的针对性作弊。所谓的商业关系SNS,除了求职类的,小可还真没见过其他成功的。淘宝也不会例外)
你也可以走移动客户端之路,针对app进行优化。老实说,淘宝的app做得真烂,它统计的消费者行为数据也很变态,充话费等虚拟产品的居多,这就是你的机会了。
你也可以走O2O之路,这一层,小公司有没有机会,我不予置评。谁规定O2O就得是大众点评网,淘宝无限,腾讯微信这种贵族式玩法。
-------------------------------------------------
记住,对手的弱点,就是你的机会,至于能不能把握住,就看你的思路与执行力了。所谓的SWOT分析,不该流于一句空话。而对手的对手,就是你的朋友,这是过去一年大量电商用钱买来的教训。
这是我过去一年涉足电商的一点小心得,希望对你有帮助。